武漢要在5年內打造一個新的千億產業——在線教育服務產業。
29日,武漢東湖高新區、武漢自貿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在線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下稱《措施》),力爭到2025年,培育集聚10家以上在線教育服務龍頭企業(上市或獨角獸企業),產業總收入超千億元,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在線教育服務產業高地。
50億基金培育新的千億產業
據武漢東湖高新區提供的數據,截至2019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到2.61億人,市場規模達4041億元。
就國內市場格局來看,北京擁有整個在線教育產業中的大部分企業,一家獨大的局面非常明顯。上海、廣州、深圳雖有部分企業分布,但均未形成較大的產業規模。
由于北京快速上升的綜合成本,各大在線教育服務企業正加快在中西部城市開展戰略布局的步伐。而在承接新一輪新興產業轉移的競賽中,武漢、成都、西安、南京、長沙、鄭州等城市表現亮眼。
其中,武漢特別是光谷經過兩年多的培育,目前共有互聯網+教育服務企業110余家,涵蓋了學前教育、K12教育、職業教育和語言培訓等各細分領域,未來3年預計將達到近8萬人的就業規模,產業整體實力僅次于北京,居全國第二。
為加速推動武漢在線教育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措施》將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在線教育服務產業發展引導基金,采用“母基金+直投”相結合、延長投資周期等方式,支持在線教育服務企業發展。并且安排不少于1000畝的產業用地,規劃建設產業核心園區“光谷在線教育服務產業園”。對在東湖高新區設有獨立融資主體的獨角獸及上市企業優先安排總部建設用地。
此外,還將進一步加強在線教育領域示范應用場景的建設和推廣力度,在“互聯網+”示范應用項目的申報中給予重點支持。每年舉辦一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在線教育服務產業峰會,給予承辦方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的費用補貼。
通過上述措施,力爭到2025年,培育集聚10家以上在線教育服務龍頭企業(上市或獨角獸企業),50家以上年收入超億元的在線教育服務骨干企業,全區在線教育服務產業總收入超1000億元,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在線教育服務產業高地。
沖刺數字經濟一線城市
培育在線教育這一新的千億產業,實際上也是武漢沖刺數字經濟一線城市的具體動作。
近日,武漢對外宣布,力爭用3年時間,使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過50%,成為全國5G先用先試城市,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成全國數字經濟一線城市。
去年,武漢市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在40%左右,在全國排在前列。武漢數字經濟主要聚焦“兩化三融合”,即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5G等數字經濟新興技術和實體經濟、城市治理、社會民生深度融合。
與數字經濟方案同時出爐的還有《武漢市促進線上經濟發展實施方案》。該方案提出,到2022年,武漢線上經濟發展將實現三個倍增,即萬億線上經濟交易額倍增,達2萬億以上;千億產業集群倍增,達4~5個;百億企業及平臺倍增,達20個以上。
武漢對數字經濟和線上經濟的重視,吸引了國內外數字經濟龍頭企業的關注。騰訊公司副總裁、閱文集團總裁侯曉楠表示,將在武漢設立數字產業總部,集聚更多互聯網公司落戶。
浪潮集團將在武漢投資建設浪潮華中總部基地,深化與武漢在云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健康醫療產業等領域合作。
德國思愛普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李強表示,思愛普在武漢設有分公司,下一步將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與武漢在新基建建設、新動能轉換、老字號復興、新零售引領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