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少露面的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每每在公開場合出現,必談的一定是美的在 " 智能家居 " 領域的規劃。方洪波有句話講," 我們不知道未來需要什么樣的家電產品,但美的必須要摸索和探索 "。
如今,在探索智能家居的路上,美的又有新動作。6 月 4 日,一家名為廣東美西科技的公司成立,股東之一為美的集團。天眼查顯示,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為手機生產、計算機軟硬件產品開發。
是美的也要生產手機了么?雖然根據最新報道,官方向媒體表示美的短期內暫無類似計劃,但坊間風聞已起,此時成立新公司不免讓人紛紛猜測。
近幾年,幾乎知名的家電企業都涉足了手機制造。不少評論人士認為,家電企業造手機終究是南轅北轍。然而非也,盡管從開發新市場的角度去看,可以說成功者寥寥無幾,但如果從探索智能家居的角度去衡量,可以說所有企業都有收獲。
沒有家電企業能走出 " 造手機 " 的怪圈
即便是美的真的進軍手機市場,那它也是出發很晚的那一個家電企業。海爾、海信、格力、TCL…… 早已將這個想法付諸實踐。
其中在行業引起反響最大的當屬格力。2015 年格力第一代手機問世,2016 年、2017 年二代三代相繼問世,期間投入近億元。而據最新報道,格力首款 5G 手機即將問世。
海爾和 TCL 則是一眾家電企業中較早涉足手機生產的,在智能手機還未成為市場主流的時候便開始。其中海爾由于種種原因放棄了智能手機生產,TCL 則始終堅持,近期有媒體爆料,TCL 將在歐洲市場推出一部入門級 5G 手機。
2017 年前后,海信開始生產智能手機,而在海信之前,康佳、長虹等家電企業的手機產品相繼上市。
然而奇怪的是,從目前國內手機市場的生態環境反映出,手機業務成功的家電企業為 " 零 "。海爾、康佳、長虹等品牌的手機基本銷聲匿跡,打開海信、TCL 手機在電商平臺上的鏈接,銷量不超過兩位數,而格力也在去年將 " 經營電信業務及增值電信業務 " 從經營范圍中刪除。
家電企業進軍手機市場,風風火火卻只是徒勞?并非如此。
此前,在被媒體問及格力做手機到底為什么時,董明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做手機不是為了市場份額,是為了連接智能家電產品 "。
家電企業做手機,少見地和智能家電聯系到一起,這在當時引起熱議。也讓 " 家電企業做手機 " 這個疑問的答案也有了些許端倪。
布局智能家居,買家電送手機很有可能
有報告表明,2017 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到 257 億美元,2018 年 -2023 年間復合增長率達 26.9%,預計在 2023 年可能會達到 1506 億美元。在 5G、AI、云計算高速發展的今天,智能家居可以說是家電企業未來競爭的最主要賽道。
而智能家居需要實現家電物聯網,聯系當前消費者對電子終端的使用習慣,手機無疑是鏈接家電的最好切入點,從而去取代遙控器、顯示屏,從而實現可視化遠程控制。
這一點可能眼下在家電企業中尚無法舉出很好的例子,電子產品企業反而有很好的體現,諸如華為、小米、蘋果都有一系列產品推出。
不過家電企業有的是,對智能家居的規劃。諸如,海爾的海爾智家計劃、格力打造萬物互聯智慧家居新樣本、美的 " 雙智 " 戰略等。
對于家電企業來說,想發力智能家居可以選擇和電子產品企業甚至是一些電商企業跨界合作,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但若是想在商業生態上形成閉環,自己如果有生產手機的能力,勢必會駛入發展智能家居的快車道。
所以,生產手機對于家電企業來說可能真的不是為了賺錢。即使像格力這樣,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最終卻沒有打出品牌,但至少有了技術。可以說,這是一件贏了穩賺,輸了也不賠的買賣。
去年底的一場論壇上,董明珠免費送出 3 萬部格力手機,并向與會嘉賓表示 " 你們家里任何一個格力的產品都可以用格力手機來指揮它 "。
其實這真沒什么需要驚訝的,董小姐可能早就想過這是格力手機最好的去處," 賣了 " 手機,還給格力電器打了廣告。
不妨試想,在未來你可能無需下載任何 APP、搜索任何一種使用說明,因為你買了某品牌的電器隨之附贈一部手機,你只要點點手指就行。甚至此后,你會因為方便把家里的電器都換上了這個品牌。
智能家居時代來臨,搭配手機銷售的家電產品,會讓消費者動心么?


2025-2031年中國手機行業市場發展規模及投資趨勢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手機行業市場發展規模及投資趨勢研判報告》共十章,包含中國手機行業營銷渠道分析,手機行業主要企業生產經營分析,中國手機行業前景預測與投資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