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AI、5G、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智能交互技術,與現代生產制造、商務金融等深度融合打造的新業態將成為來上海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
“‘無中生有’‘有中啟轉’‘轉中做大’3類12個領域代表未來發展方向,但又各有特色。”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總工程師劉平13日透露,上海正在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新高地,市區聯手,精準、連續、滾動支持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用戶流量、商業模式的在線新經濟領域創新型頭部企業和領軍企業。
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指出,上海將加快培育一批示范效應好、帶動作用強、市場影響大的電商平臺,培育壯大新興消費,推動上海在線新經濟發展。
日前,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行動方案》)。劉平表示,該委聯合專家學者、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對在疫情中得到爆發式增長并有望持續發力的行業進行分析研判,選擇了發展和培育的重點領域。
遠程辦公、“無接觸”配送等,是因疫情倒逼而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無中生有”體現“新”。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透露,電子商務憑借線上優勢,促進了民眾消費方式轉變和企業經營方式創新。生鮮電商企業已在上海近1600個社區安裝完成共享貨架,提高了配送效率,減少了人員直接接觸。劉平表示,上海將繼續推動無人配送在零售、餐飲、酒店、產業園區等廣泛應用。
受疫情影響,借助新興技術手段,在線展覽展示、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將線下成熟的業態模式轉移到線上線下相互融合,“有中啟轉”重點體現“轉”。劉敏表示,電商平臺不斷賦能商圈、商街、商戶轉型升級,云逛街、云走秀、云體驗等新模式正在形成。她透露,上海鼓勵電商平臺與商場超市合作,推動傳統商業數字化升級改造,與農貿市場合作打造一批“數字菜場”。
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在線文娛、生鮮電商零售等,因疫情產生的線上需求激增,“轉中做大”體現“大”。據統計,一季度,上海生鮮電商平臺交易額達到8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67%;在疫情嚴重的2月份,主要生鮮電商平臺每天訂單有50萬單,銷售豬肉約150噸、蔬菜約500噸。
劉平指出,下一步,上海市經信委將聯合相關部門通過軟件化、平臺化、智能化等技術鎖定場景應用,通過應用場景帶動產業發展,通過產業發展反過來進一步固化應用場景,并在更多行業復制推廣。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上海市衛健委發言人鄭錦當日透露,上海陸續推出11家互聯網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依托“互聯網+”,持續提升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高服務品質,改善患者體驗,降低交叉感染風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上海的互聯網醫院為患者在線提供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服務,已累計開展診療服務1.4萬人次,開具處方4300余張。
據了解,上海聚焦民眾就醫的難點,在醫院內部推進電子就診卡使用,實現院內就診“一卡通”。上海已實現市級醫院44項常用檢驗檢查項目跨院互認。
上海還開展“互聯網+”防疫服務,運用三色動態健康碼實現“管住重點人、放行健康人”。上海設立“上海市發熱咨詢平臺”,開通熱線電話、心理援助熱線和“新冠工作室”微信小程序,組織127名??漆t師輪流排班,提供新冠肺炎、發熱門診等在線咨詢服務。
據統計,上海37家市級醫院1560多名專家已累計接聽熱線咨詢電話1.98萬人次,“新冠工作室”平臺瀏覽量23.98萬人次;市級醫院累計互聯網訪問量239.83萬人次。
鄭錦表示,上海市衛健委一方面將大力發揮互聯網診療服務優勢,為民眾提供更好的防疫服務和日常診療服務;另一方面將加強互聯網診療服務監管,確保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