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
在階段性的混亂過后,生活和工作的秩序正在逐漸恢復。
疫情期間,城市被按下了“暫停鍵”,居民消費幾乎處于半停滯狀態。
可是仍然有這么一群人,在忙著捐錢、買花、訂外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消費。
如果不是為了“報復性消費”,他們又在圖什么呢?
吃貨總動員:每張訂單 都寄托著祝福
小陶的“買買買”之旅,是從朋友發來的一條“吃貨助農”鏈接開始的。鏈接上展示的各類農產品,價格低的讓人心疼。之前小陶也聽說過農產品滯銷的事情,但沒想到嚴重到這個程度。
民以食為天。雖說居家隔離,瓜果蔬菜總還是要吃的。看著海報里一張張焦灼的面孔,小陶有點說不上的難受。“下幾單吧,能幫一點兒一點兒”小陶在心里對自己說。
大概一個星期后,獼猴桃、咸鴨蛋什么的陸續到貨了。獼猴桃訂單上寫的9.9元20粒,實際收到了15粒。果子比在水果店買的要略小一點,放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熟。咸鴨蛋倒還不錯,蛋心的油非常足,早餐時切一顆佐粥,再好不過了。
給小陶發鏈接的朋友西西,春節假期剛結束,就回到了北京。當時外面的餐館、飯店十門九閉,讓熱衷美食的西西很是郁悶。獨居的小屋沒有燃氣,一個人也不值當開火做飯,西西決定把翻著花兒的點外賣,把家附近好吃的店都點一遍!
于是,點外賣成了西西每天最開心的時刻之一。東北菜、西北菜、云南菜、江浙菜統統來一遍,小龍蝦飯、米粉、烤串一個也不能少。常去的店雨露均沾,看著不錯的店也愿意試試。
每天一單,每單平均50元起步,是西西給自己定的餐標。花比平時多一點兒的錢點外賣,也是希望能鼓勵喜歡的店家經營下去。西西覺得,這一單,在飯店生意好的時候也許微不足道,但在疫情嚴重的當下,有可能成為他們堅持下去的希望。
早在3月10日,某寶的“愛心助農計劃”累計銷售農產品就已突破10萬噸。某外賣平臺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個月里,北京累計消費了4.4萬只烤鴨、1.8萬份炒肝、1.5萬份炸醬面……支撐著農民和餐飲業熬過寒冬的,是千千萬萬個吃貨小陶和西西們。
文藝總動員:疫情之下 生活更要有光
時隔三年,苗苗再次在鮮花電商平臺下單了。上一次的訂單,發生在遙遠的2017年3月。這次的訂單,有一點兒特殊,因為苗苗是沖著愛心助農去的。
買花的念頭,是從情人節看到一條微博興起的。某電商巨頭,報道了云南鮮花滯銷,花農忍痛讓鮮花爛在花地里的消息。
向來愛花的苗苗看了,心中實在不忍,不但參加了“云買花”,還在自己塵封已久的鮮花電商平臺下了一單助農花。
收花的那天,一捧洋甘菊點亮了整個房間。后來苗苗又在網上陸續下了幾單助農花,收到的花束有好有壞,但對苗苗來說已經不那么重要了,鮮花讓她再次擁抱了春天。
在這個城市的另一端,畢業十年的小宇,用1/3的月薪充值了單向空間的最貴的孤島會員。這是他在疫情期間最大的一筆開支。
小宇在西北小鎮長大,讀書時最愛去的,是學校門口的書店。在物質不算豐富的時代,小宇經常去書店蹭書讀。偶爾遇到特別喜歡的書籍,才會用有限的零花錢去買。
書店里略顯昏黃的燈光,是他青年時期最深刻的記憶之一。可惜就在他大學畢業沒多久,這家書店就因無法維持經營關門了。如今的單向空間,讓他想起了曾經的那家書店。
在這家以日歷聞名的書店評論區里,數以千計的網友用不同的話語,表達著同一種期待:實體書店,熬過去,活下去。
“希望美好的事物歷經洪流仍能閃耀光芒”
“別讓世界只有一種人,一種見,一種店”
“如果這一生無法擁有書店,那就祝現存的書店安度每一個寒冬吧”
“我從高中開始喜歡的書店,現在已經大學畢業,我們都要為理想之境努力、加油”
公益總動員:聚沙成塔 浪花一樣有力量
疫情發生之后,社會各界都在組織捐款。林帆的加入,讓朋友有些意外。
一年前,林帆剛買了房,身上除了銀行貸款,還背著幾十萬從親友處借來的首付款要還。本來過日子就精打細算的她,變本加厲地“摳”。吃飯、購物、看視頻,不是用優惠券,就是拿信用卡積分兌換。生病去趟醫院,都要糾結好久。
誰也沒想到,疫情期間,她卻是小圈子里捐錢最利索的一個。一線醫護人員防護物資緊缺,恰好她在朋友圈看到武大校友會募資的鏈接,沒怎么猶豫,她就轉賬了100元過去。
后來又看到某公益為抗疫女性發起的安心褲、衛生巾募集接力,同為女性的她,再次出手捐了50元。
這150元,在民間捐款的海洋里連朵浪花都算不上,可卻是她平時要用十幾張代金券,才能省下來的一筆錢。
受疫情影響,裁員減薪的壓力始終懸在工薪族頭上。但即便如此,也還是有千千萬萬個林帆,選擇了捐款。或是向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傳遞祝福,或是被伊朗缺少防護的農民觸動,總有一個場景,能觸動人心的柔軟。
不催外賣、五星好評 消費者的心態變包容了
疫情發生后,居家隔離的人們,吃喝用度很大一部分是靠外賣小哥和快遞員來維系的。偏偏疫情期間大部分小區禁止他們進入小區,這更增加外賣準時到達的難度。
不能讓外賣小哥涼了心。吃貨西西,一改往日的佛系做派。遇到送餐時間比較短或者小哥取到餐比較晚的情況,她都會發私信提醒一句:“注意安全,可提前點送達”。
收到外賣,只要沒有漏單或者菜品太過難吃,一水兒給外賣員和商家五星好評。遇到好吃的菜,還會主動點個贊做推薦。疫情期間,都不容易,能搭把手就搭把手吧。
偶爾逛淘寶的苗苗,購物習慣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從前下了訂單,都是等平臺默認收貨,從不肯主動去點個確認。疫情之后,每天看各種中小商家資金鏈緊張的報道,不管大單、小單,苗苗都會記得盡快去確認收貨。
疫情期間,“報復性消費”的話題幾度被掛上了微博熱搜,此刻買云南的花、淘寶的貨、海底撈的外賣,也被定義成了“隱性富豪”。
但實際上,他們捐錢、買花、訂外賣,卻并不是隱性富豪。
他們想要的只是用自己一點小小的善意,讓喜歡的事物能繼續存在下去,讓被疫情打亂的秩序和節奏,盡快恢復正常。
用微光照亮微光。
微光就是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