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英國政府正式下令關閉學校,關閉酒吧、影院等公共場所。直至周六,英國累積新冠肺炎病例已達5018例,死亡233例。嚴峻的疫情之下,一貫以冷靜自持的英國人也慌了。
最明顯的例證是,英國大小超市的廁紙貨架已經空空如也。你在網絡上可以找到不少人們搶購廁紙的瘋狂場景。據說有個人買到了一家超市里的最后兩包廁紙,正感到慶幸,結果一出超市門兩包廁紙就被打劫了。
其實疫情中的搶購實屬正常,比如SARS期間的板藍根,這次的雙黃連。雖然后者純屬誤導,但尚在可以理解的范圍之內。西方也不例外。1918年西班牙流感暴發時,一款名為Vicks VapoRub的治療鼻塞和咳嗽的藥膏年銷量瞬間從90萬美元攀升到290萬美元。新冠病毒爆發以來,歐盟委員會一直在持續大量囤積手術手套之類的醫療設備,算是國家級別的搶購了。
即便如此,搶廁紙這件事也完全算不上合理,簡直是匪夷所思。疫情會導致消毒液、洗手液、藥品的需求量增大,但并不會讓你用掉比平時多得多的廁紙。從供應上講,英國本土就生產廁紙,即使全國封鎖,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也不可能缺貨。
大多數人在最開始應該都是這樣理智思考的,但當有人開始搶購廁紙,你就會想,他們是不是知道什么我們不知道的信息?這時候最符合邏輯的反應就是跟著搶,否則就搶不到了。這也是一種“羊群效應”,當第一個人決定這樣做,所有的人都會跟隨。而如今這種現象只能證明一件事——面對空前的狀況,大家都異常緊張。
搶購廁紙可以算得上是全球通用的恐慌性搶購的標志性事件了,更具英國特色的是英國國民對酒類產品的大肆購買。
周五英國首相約翰遜宣布關閉酒吧,這對英國民眾來說,算得上是最大力度的“社交隔離”了,因為酒吧是他們最重要的社交和休閑場所。此前英國政府只是“建議”民眾別去酒吧的時候,不少酒吧還是人滿為患,就連約翰遜的老爸都在媒體的采訪中說,酒吧還是應該“想去就去”。
如今禁令正式下達,英國人還是難以抑制對酒的熱愛。一位自由民主黨議員第一時間曬出了自己的酒吧“外賣”。超市內的酒類產品更是被搶購一空。
拋開廁紙和酒不說,讓人深感擔憂的是英國超市中的生活必需品都在面臨短缺。一些超市出臺了限量供應的規定,網上超市Ocado一度關閉了網站,并聲明再度開放時會采取配給制。
周六(3月21日)英國政府每日疫情發布會中,主講人是環境大臣喬治·尤斯蒂斯 (George Eustice),分立他兩側的除了以往的醫療官還有英國零售商協會的首席執行官海倫·迪金森(Helen Dickinson)。尤斯蒂斯呼吁國民:“購物時想想他人,購買超過你的需求意味著其他人將買不到他們所需要的。”
迪金森特別提到一位護士在社交網站發布的視頻,這位護士在視頻中無助地哭訴自己結束48小時的值班后來到超市準備為接下來的48小時采購時,卻發現根本買不到東西,“像我這樣的人會在你危難之時照顧你,所以請停止搶購。”
除了超市搶購,專家們還在預言一種企業級別的恐慌行為。墨爾本杰Jamieson Coote債券公司的安格斯·庫特預期,如今企業數月無收入的前景意味著,直面風險敞口的行業信譽度直線下降,從而被切斷融資渠道。當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后的危機將完全重演,銀行會爭先恐后地保持流動性。
他以維珍澳大利亞航空為例——該公司市值今年已減半,至5億澳元,但仍背負著50億澳元的債務——庫特說:“在他們的頭腦中沒有人會借錢給維珍澳大利亞航空。”
他解釋道:“比方說,你管理著一支加拿大的養老基金,六年前,你給了一家銀行10億美元。每年都會結清這筆保證金,交易仍然有效。但是現在你只會說,‘那個,我可以把這筆錢要回來嗎?’但銀行的問題是,我從哪兒能找回這10億美元?因為現在流出資金多于流入資金。”
庫特總結說:“這確實是不平凡的時期。我從事這項業務已有25年了。”和我們即將面臨的危機相比,“當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只能算是兒戲。”
在這種非常時期,個人和企業的行為脫離正常軌道,當權機構又何嘗不是。周四(3月19日),英國央行宣布降息至歷史最低的0.1%,并提升2000億英鎊的量化寬松規模。這已經是兩周內的第二次緊急降息。美聯儲、歐洲央行乃至全球許多國家的央行都在近期內實施了類似的舉措。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2008年的金融危機,會發現那時“央媽”們能夠大展拳腳,挽救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完全是因為“彈藥”充足——英國在2008年的基礎利率是5%。如今她們在利率已經超低的情況下短時間內一降再降,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一邊喊著“我跟”,一邊灑盡手中所有籌碼,一把“梭哈”,傾其所有......
搶購的民眾擔心現在不買以后就買不到了,央行擔心的則是現在不采取行動就來不及了。金融市場連續“暴動”數周,剛剛上任的英國央行行長貝利稱,央行再不降息、再不出臺刺激政策,情況就會惡化。更何況政府出臺封鎖措施后經濟實體將面臨的空前打擊。英國老牌零售商瑪莎(M&S)不無傷感地表示,他們在二戰時都沒有停業過。
貝利說:“一周內Covid-19的嚴重程度和擴散速度明顯增加,這是我們必須加以評估和做出反應的,我們不能等到經濟數據出來再行動了。”他還表示:“這些天我和其他央行行長們進行討論,毫無意外的是我們都得出相同的結論。”
雖然貝利直擊央行所剩“彈藥”無幾的言論,“我們還沒完成,英國央行將在未來幾天和幾周里會做公眾所需要的。”但人們都不由得擔憂央行們將“降無可降”。
如今只剩下政府這道最后的防線。英國政府在周四宣布封鎖命令的同時,也公布了將為在此期間被迫停止工作的國民提供80%工資(上限每月2500英鎊)的政策,并表示考慮為每個家庭分發“無條件基本收入”,隨后還陸續宣布了托管航空業,計劃暫時國有化鐵路公司等政策。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說:“這是我們歷史上首次介入企業。”評論戲稱為“英國式共產主義”。
好消息是,英國目前的財政赤字占GDP的2%,金融危機后的占比是10%,也就是說,英國政府還有實力這樣繼續“撒錢”。壞消息是,疫情還會持續多久,沒有人說得清,英國政府目前給出的期限是三個月,但在疫苗沒有成功研制出來之前,一切都是未知。
現在英國全國打出抗疫口號:“留守家中,護衛醫療,挽救生命。”希望大家也能好好回味一下英國在二戰時期的口號——“保持冷靜,繼續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