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生態環境部應急辦主任趙群英回應了我國疫情期間關于醫療廢物的處理情況,并且提出了補齊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處理短板的具體方法。
事實上,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療廢物的處理便已經成為大眾關心的問題之一。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目前A股醫廢處理板塊共涉及11家上市公司,另外,也有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被列為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企業。
3月12日,A股醫廢處理板塊開盤即上漲,截至收盤,該板塊整體上漲0.77%,為概念股板塊漲幅之首,板塊所包含的11只股票中,7只上漲,其中江南水務漲停。
自1月20日以來,全國已累計處理醫療廢物超14萬噸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病例的增加,醫療廢物也在大量增加。
據趙群英介紹,在疫情前,全國醫療廢物總的處理能力是4902.8噸/天,目前已經提高到6022噸/天。3月9日,全國共收集醫療廢物3006噸,其中涉疫情醫療廢物468.9噸,平均負荷是49.8%。從1月20日以來,全國累計處理醫療廢物14.2萬噸。
目前,武漢的醫廢處理能力如何?同樣以3月9日為例,趙群英稱,當日武漢263.8噸的處理能力負荷率是93.2%,實際是一個“緊平衡”狀態。
趙群英也指出,“在醫療廢物處置方面,我們看到了能力上的差距。”因為“全國也出現22個市醫療廢物處理是超負荷運行,還有28個市是滿負荷和接近滿負荷運行。”
“隨著疫情的發展,醫療廢水的量比原來多了,醫療廢物快速增長,但通過及時增加處置能力,目前醫療廢物、醫療廢水處置平穩,沒有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趙群英表示。
據趙群英介紹,2月21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總書記提出,要補齊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處理的短板。按照這一要求,衛生健康委聯合生態環境部以及相關共十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醫療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按照要求,到今年年底每個地級市都要建成一個規范的處理醫療垃圾的處置場。到2022年6月,在全國所有的縣區都要形成醫療垃圾從收集到轉運、處置的科學體系,從而達到所有的醫療廢物科學、有效、安全地收集、轉運和處置。
多家上市公司助力醫廢處理,有公司24小時保持設備運轉
疫情之下,多家上市公司也在為醫廢處理積極助力。
春節假期之初,中金環境的環保子公司浙江金泰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金泰萊”)的戰疫就已打響。
3月12日,新京報記者自中金環境方面了解到,“金泰萊目前已經被政府列為醫廢應急處置企業,就是說,政府有醫療廢物處置需求的時候,會調劑部分量給到企業,企業接到任務之后會優先處理。至于目前處理的具體數量,應該不大,因為我們浙江省目前疫情控制得不錯。”
2月28日,中鋼國際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提到:“我公司下屬中鋼天澄承擔設計的是湖北省荊門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是湖北省荊門市唯一的醫療危廢處置中心。疫情發生以來,中鋼天澄項目團隊通過電話、網絡等手段,在收納、運輸、儲存、處置等各環節為客戶穩定運行提供遠程服務,助力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科學規范處理。”
公開資料顯示,啟迪環境的主營業務包括固廢處置業務、水務業務、新環衛一體化業務、再生資源回收與利用業務及綜合能源等新業務拓展方向,形成了環境全產業鏈覆蓋。
據其官網可知,“啟迪環境在湖北境內約有50個項目,6000余名員工,涉及醫廢危廢處置、環衛清掃、垃圾分類、污水處理和電子廢棄物處理等領域。作為最靠近新型冠狀病毒疫區的項目單位,也承擔起湖北地區疫情防控相關的處理處置重任。”
“自疫情以來,宜昌醫廢項目公司24小時保持設備運轉,醫廢當天焚燒處置,每日處理量達6-8噸,實現了應收盡收,確保了日進日清。” 啟迪環境于3月6日發布的戰“疫”快訊中寫道。
受疫情影響,醫廢處理行業會迎來大爆發嗎?
早在疫情開始之初,市場上便已經有聲音看好醫廢處理概念股。
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目前A股醫廢處理板塊共涉及11家上市公司。據統計,這11只股票的總市值已經從2月3日(鼠年A股開市的首日)的768.09億元上漲至3月11日收盤的1004.89億元,累計增長約236.8億元。
銀河證券在其2月9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目前,針對疫情暴發期醫廢處理關鍵點有兩個,第一是“快”,必須做到所有與疫情相關的醫療廢物及時收集,及時處理,日進日清。第二是“嚴”,必須做到嚴格遵守醫療廢物規范化處置,保障各環節處置人員的自身安全。
“醫療廢物處理領域有望加速成長。” 銀河證券分析師認為,“2014年,衛生部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市出臺相關醫療廢物處理標準,各省推出以床位為基礎的收費標準。目前醫療廢物處置收費主要采用按床位,按重量,分檔定額三種計價方式,各地收費標準差異較大,全國大部分省市費用在 2-3元/床/日。如果按醫療廢物單位處置成本2.5元/床/日計算,2018 年中國醫療廢物處理市場規模約為60.4億元。2013年-2018年我國醫療廢物處理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速為5.4%,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70億元。”
財富證券分析師表示,2003年“非典疫情”推動我國醫療垃圾處置的相關規范出臺;本次新冠疫情將繼續推動全國醫療廢物處置體系的建設,利好高能環境等涉及醫療危廢業務的環保企業。
此外,也有醫廢處理企業的從業者告訴新京報記者:“前幾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這個指導意見也釋放了一些信息,主要是關于構建環保產業鏈的,可以說是一些積極的信息。隨著國家重視程度的加強,未來幾年,醫廢處理行業可能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成長空間。”
“商業逐利無可非議,目前來看,醫廢的利潤不太高,短期內,大家會對此有所布局,至于重點投入,也要看外部環境,達到一定的成熟度才可以。”上述人士表示。醫廢處理迎來爆發期?11家公司市值已漲236億
新京報 2020-03-12 20:00:45
3月11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生態環境部應急辦主任趙群英回應了我國疫情期間關于醫療廢物的處理情況,并且提出了補齊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處理短板的具體方法。
事實上,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療廢物的處理便已經成為大眾關心的問題之一。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目前A股醫廢處理板塊共涉及11家上市公司,另外,也有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被列為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企業。
3月12日,A股醫廢處理板塊開盤即上漲,截至收盤,該板塊整體上漲0.77%,為概念股板塊漲幅之首,板塊所包含的11只股票中,7只上漲,其中江南水務漲停。
自1月20日以來,全國已累計處理醫療廢物超14萬噸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病例的增加,醫療廢物也在大量增加。
據趙群英介紹,在疫情前,全國醫療廢物總的處理能力是4902.8噸/天,目前已經提高到6022噸/天。3月9日,全國共收集醫療廢物3006噸,其中涉疫情醫療廢物468.9噸,平均負荷是49.8%。從1月20日以來,全國累計處理醫療廢物14.2萬噸。
目前,武漢的醫廢處理能力如何?同樣以3月9日為例,趙群英稱,當日武漢263.8噸的處理能力負荷率是93.2%,實際是一個“緊平衡”狀態。
趙群英也指出,“在醫療廢物處置方面,我們看到了能力上的差距。”因為“全國也出現22個市醫療廢物處理是超負荷運行,還有28個市是滿負荷和接近滿負荷運行。”
“隨著疫情的發展,醫療廢水的量比原來多了,醫療廢物快速增長,但通過及時增加處置能力,目前醫療廢物、醫療廢水處置平穩,沒有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趙群英表示。
據趙群英介紹,2月21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總書記提出,要補齊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處理的短板。按照這一要求,衛生健康委聯合生態環境部以及相關共十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醫療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按照要求,到今年年底每個地級市都要建成一個規范的處理醫療垃圾的處置場。到2022年6月,在全國所有的縣區都要形成醫療垃圾從收集到轉運、處置的科學體系,從而達到所有的醫療廢物科學、有效、安全地收集、轉運和處置。
多家上市公司助力醫廢處理,有公司24小時保持設備運轉
疫情之下,多家上市公司也在為醫廢處理積極助力。
春節假期之初,中金環境的環保子公司浙江金泰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金泰萊”)的戰疫就已打響。
3月12日,新京報記者自中金環境方面了解到,“金泰萊目前已經被政府列為醫廢應急處置企業,就是說,政府有醫療廢物處置需求的時候,會調劑部分量給到企業,企業接到任務之后會優先處理。至于目前處理的具體數量,應該不大,因為我們浙江省目前疫情控制得不錯。”
2月28日,中鋼國際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提到:“我公司下屬中鋼天澄承擔設計的是湖北省荊門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是湖北省荊門市唯一的醫療危廢處置中心。疫情發生以來,中鋼天澄項目團隊通過電話、網絡等手段,在收納、運輸、儲存、處置等各環節為客戶穩定運行提供遠程服務,助力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科學規范處理。”
公開資料顯示,啟迪環境的主營業務包括固廢處置業務、水務業務、新環衛一體化業務、再生資源回收與利用業務及綜合能源等新業務拓展方向,形成了環境全產業鏈覆蓋。
據其官網可知,“啟迪環境在湖北境內約有50個項目,6000余名員工,涉及醫廢危廢處置、環衛清掃、垃圾分類、污水處理和電子廢棄物處理等領域。作為最靠近新型冠狀病毒疫區的項目單位,也承擔起湖北地區疫情防控相關的處理處置重任。”
“自疫情以來,宜昌醫廢項目公司24小時保持設備運轉,醫廢當天焚燒處置,每日處理量達6-8噸,實現了應收盡收,確保了日進日清。” 啟迪環境于3月6日發布的戰“疫”快訊中寫道。
受疫情影響,醫廢處理行業會迎來大爆發嗎?
早在疫情開始之初,市場上便已經有聲音看好醫廢處理概念股。
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目前A股醫廢處理板塊共涉及11家上市公司。據統計,這11只股票的總市值已經從2月3日(鼠年A股開市的首日)的768.09億元上漲至3月11日收盤的1004.89億元,累計增長約236.8億元。
銀河證券在其2月9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目前,針對疫情暴發期醫廢處理關鍵點有兩個,第一是“快”,必須做到所有與疫情相關的醫療廢物及時收集,及時處理,日進日清。第二是“嚴”,必須做到嚴格遵守醫療廢物規范化處置,保障各環節處置人員的自身安全。
“醫療廢物處理領域有望加速成長。” 銀河證券分析師認為,“2014年,衛生部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市出臺相關醫療廢物處理標準,各省推出以床位為基礎的收費標準。目前醫療廢物處置收費主要采用按床位,按重量,分檔定額三種計價方式,各地收費標準差異較大,全國大部分省市費用在 2-3元/床/日。如果按醫療廢物單位處置成本2.5元/床/日計算,2018 年中國醫療廢物處理市場規模約為60.4億元。2013年-2018年我國醫療廢物處理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速為5.4%,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70億元。”
財富證券分析師表示,2003年“非典疫情”推動我國醫療垃圾處置的相關規范出臺;本次新冠疫情將繼續推動全國醫療廢物處置體系的建設,利好高能環境等涉及醫療危廢業務的環保企業。
此外,也有醫廢處理企業的從業者告訴新京報記者:“前幾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這個指導意見也釋放了一些信息,主要是關于構建環保產業鏈的,可以說是一些積極的信息。隨著國家重視程度的加強,未來幾年,醫廢處理行業可能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成長空間。”
“商業逐利無可非議,目前來看,醫廢的利潤不太高,短期內,大家會對此有所布局,至于重點投入,也要看外部環境,達到一定的成熟度才可以。”上述人士表示。
銀河證券分析師指出,目前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行業面臨三大問題:醫療廢物管理體系仍不完善,部分地區沒有合理處置;醫療廢物處理設施建設成本過高(這也是行業投資熱度低的主要原因);醫療廢物處理市場集中度不高,參與企業活躍度較低。
醫廢處理迎來爆發期?11家公司市值已漲236億
新京報 2020-03-12 20:00:45
3月11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生態環境部應急辦主任趙群英回應了我國疫情期間關于醫療廢物的處理情況,并且提出了補齊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處理短板的具體方法。
事實上,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療廢物的處理便已經成為大眾關心的問題之一。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目前A股醫廢處理板塊共涉及11家上市公司,另外,也有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被列為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企業。
3月12日,A股醫廢處理板塊開盤即上漲,截至收盤,該板塊整體上漲0.77%,為概念股板塊漲幅之首,板塊所包含的11只股票中,7只上漲,其中江南水務漲停。
自1月20日以來,全國已累計處理醫療廢物超14萬噸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病例的增加,醫療廢物也在大量增加。
據趙群英介紹,在疫情前,全國醫療廢物總的處理能力是4902.8噸/天,目前已經提高到6022噸/天。3月9日,全國共收集醫療廢物3006噸,其中涉疫情醫療廢物468.9噸,平均負荷是49.8%。從1月20日以來,全國累計處理醫療廢物14.2萬噸。
目前,武漢的醫廢處理能力如何?同樣以3月9日為例,趙群英稱,當日武漢263.8噸的處理能力負荷率是93.2%,實際是一個“緊平衡”狀態。
趙群英也指出,“在醫療廢物處置方面,我們看到了能力上的差距。”因為“全國也出現22個市醫療廢物處理是超負荷運行,還有28個市是滿負荷和接近滿負荷運行。”
“隨著疫情的發展,醫療廢水的量比原來多了,醫療廢物快速增長,但通過及時增加處置能力,目前醫療廢物、醫療廢水處置平穩,沒有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趙群英表示。
據趙群英介紹,2月21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總書記提出,要補齊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處理的短板。按照這一要求,衛生健康委聯合生態環境部以及相關共十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醫療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按照要求,到今年年底每個地級市都要建成一個規范的處理醫療垃圾的處置場。到2022年6月,在全國所有的縣區都要形成醫療垃圾從收集到轉運、處置的科學體系,從而達到所有的醫療廢物科學、有效、安全地收集、轉運和處置。
多家上市公司助力醫廢處理,有公司24小時保持設備運轉
疫情之下,多家上市公司也在為醫廢處理積極助力。
春節假期之初,中金環境的環保子公司浙江金泰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金泰萊”)的戰疫就已打響。
3月12日,新京報記者自中金環境方面了解到,“金泰萊目前已經被政府列為醫廢應急處置企業,就是說,政府有醫療廢物處置需求的時候,會調劑部分量給到企業,企業接到任務之后會優先處理。至于目前處理的具體數量,應該不大,因為我們浙江省目前疫情控制得不錯。”
2月28日,中鋼國際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提到:“我公司下屬中鋼天澄承擔設計的是湖北省荊門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是湖北省荊門市唯一的醫療危廢處置中心。疫情發生以來,中鋼天澄項目團隊通過電話、網絡等手段,在收納、運輸、儲存、處置等各環節為客戶穩定運行提供遠程服務,助力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科學規范處理。”
公開資料顯示,啟迪環境的主營業務包括固廢處置業務、水務業務、新環衛一體化業務、再生資源回收與利用業務及綜合能源等新業務拓展方向,形成了環境全產業鏈覆蓋。
據其官網可知,“啟迪環境在湖北境內約有50個項目,6000余名員工,涉及醫廢危廢處置、環衛清掃、垃圾分類、污水處理和電子廢棄物處理等領域。作為最靠近新型冠狀病毒疫區的項目單位,也承擔起湖北地區疫情防控相關的處理處置重任。”
“自疫情以來,宜昌醫廢項目公司24小時保持設備運轉,醫廢當天焚燒處置,每日處理量達6-8噸,實現了應收盡收,確保了日進日清。” 啟迪環境于3月6日發布的戰“疫”快訊中寫道。
受疫情影響,醫廢處理行業會迎來大爆發嗎?
早在疫情開始之初,市場上便已經有聲音看好醫廢處理概念股。
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目前A股醫廢處理板塊共涉及11家上市公司。據統計,這11只股票的總市值已經從2月3日(鼠年A股開市的首日)的768.09億元上漲至3月11日收盤的1004.89億元,累計增長約236.8億元。
銀河證券在其2月9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目前,針對疫情暴發期醫廢處理關鍵點有兩個,第一是“快”,必須做到所有與疫情相關的醫療廢物及時收集,及時處理,日進日清。第二是“嚴”,必須做到嚴格遵守醫療廢物規范化處置,保障各環節處置人員的自身安全。
“醫療廢物處理領域有望加速成長。” 銀河證券分析師認為,“2014年,衛生部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市出臺相關醫療廢物處理標準,各省推出以床位為基礎的收費標準。目前醫療廢物處置收費主要采用按床位,按重量,分檔定額三種計價方式,各地收費標準差異較大,全國大部分省市費用在 2-3元/床/日。如果按醫療廢物單位處置成本2.5元/床/日計算,2018 年中國醫療廢物處理市場規模約為60.4億元。2013年-2018年我國醫療廢物處理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速為5.4%,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70億元。”
財富證券分析師表示,2003年“非典疫情”推動我國醫療垃圾處置的相關規范出臺;本次新冠疫情將繼續推動全國醫療廢物處置體系的建設,利好高能環境等涉及醫療危廢業務的環保企業。
此外,也有醫廢處理企業的從業者告訴新京報記者:“前幾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這個指導意見也釋放了一些信息,主要是關于構建環保產業鏈的,可以說是一些積極的信息。隨著國家重視程度的加強,未來幾年,醫廢處理行業可能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成長空間。”
“商業逐利無可非議,目前來看,醫廢的利潤不太高,短期內,大家會對此有所布局,至于重點投入,也要看外部環境,達到一定的成熟度才可以。”上述人士表示。
銀河證券分析師指出,目前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行業面臨三大問題:醫療廢物管理體系仍不完善,部分地區沒有合理處置;醫療廢物處理設施建設成本過高(這也是行業投資熱度低的主要原因);醫療廢物處理市場集中度不高,參與企業活躍度較低。
銀河證券分析師指出,目前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行業面臨三大問題:醫療廢物管理體系仍不完善,部分地區沒有合理處置;醫療廢物處理設施建設成本過高(這也是行業投資熱度低的主要原因);醫療廢物處理市場集中度不高,參與企業活躍度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