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掌門人姚勁波微博淪陷了,起因是治下公司正深陷裁員風波。
眾所周知,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各行各業帶來不小的沖擊,中小企業哀鴻遍野,為了自救不得不裁員、降薪,而像58同城這種大企業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即便遇到困難也能與全體員工共克時艱,不至于走到為了活下去而不折手段惹眾怒這一步。
但事與愿違,被疫情影響的58同城還是祭出了裁員這一招。有58同城員工爆料,公司此次裁員比例為20%,與此同時,58同城還單方面強制員工停薪留職2個月,每個月只發放1760元,如果再抵去社保公積金,實際到手只有1000元左右,并曬出了待崗協議。
對此,該員工表示,此舉等同于變相裁員,而且是不用N+1的那種。另一名58同城員工則透露,盡管其所在部門沒有人停崗,但上司要求其每周強制提2天事假,而請假期間在家照常工作,公司還要求全程開啟視頻監控。話說,請假期間本來就沒有工資,58同城還好意思讓員工堅持上班,并全程監控?
一時之間,58同城成為眾矢之的,被外界質疑吃相難看,有員工正在考慮仲裁。對此,58同城方面回應稱,“消息不實,目前公司相關人員安排仍是正常的業務調整。”不過,這番表態并未打消媒體和公眾的疑慮,更無法平息受影響的58同城員工的怒火。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要知道,“優化”、“正常調整”等詞匯,已成為資本寒冬下互聯網公司辟謠裁員的特定詞匯,屬于典型的自欺欺人。
而這并非58同城首次卷入裁員風波。去年8月底,其交出一份超出市場預期的二季度財報,姚勁波卻在內部信中呼吁全體員工居安思危,并說出一番引起爭議的話,“在年初的年會中提到今年不裁員,但不代表不淘汰、替換人,一個具體的做法就是在年底前降級或請走10%的副總裁,其他級別也類似。”
事實上,58同城不惜惹眾怒,更多是憂患意識作祟,即不僅要考慮當下,更要未雨綢繆,為未來擴張積累更多彈藥和籌碼。或許你會說,58同城已實現盈利,且營收、凈利潤兩大關鍵指標都保持增長態勢,整體表現四平八穩,哪來的危機?
光看營收、凈利潤,當然看不出58同城面臨潛在的隱憂,而是要看這兩大指標和其他指標的變化趨勢,你會發現:
一、營收增速不斷下滑。近一年來,58同城營收增速表現不盡如人意,從2018年Q4的30.6%,到2019年前三季度的22.5%、20.5%、17.4%,增速已跌至20%以下。
二、會員服務營收增速低迷。會員服務是58同城的一個重要板塊,2019年前三季度營收增速分別為5.7%、1.5%、1%,加上2019年Q3環比僅增長0.75%,增速越來越低且趨近于0,預示著其正面臨陷入增長停滯的尷尬狀態。
按理來說,58同城合并趕集之后,成為在線分類信息領域名符其實的一哥,會員服務應該保持穩定增長,但現實是其增長壓力越來越大,不僅與受到百度愛采購的沖擊有關,還遭到百姓網、1688、順企網、金泉網等B2B分類信息網站的蠶食,它們通過更加細致的服務和更劃算的套餐,在下沉市場爭奪58同城客戶。
三、超高毛利率逐年下降。58同城上市以來,毛利率一直維持在90%左右,但自2019年以來不斷下滑,從Q1的90.2%到Q2的89.5%再到Q3的88.2%。
盡管毛利率下降幅度不大,但不斷下滑的趨勢,應該引起姚勁波足夠的重視。
春江水暖鴨先知,各項數據都不盡如人意,明確傳遞出消極信號,姚勁波比誰都更清楚58同城的真實處境,穩健財報的另一面是遠比想象中來得艱難的困境。
近年來,58同城一直在謀求轉型,希望從分類信息平臺轉型為綜合服務平臺,策略是在強化58同城固有優勢的基礎上,對重點品類深耕細作,通過孵化、投資并購來打造面向特定行業的爆款。
因此,你會看到,58同城合并趕集網后一統江湖,奠定了在線分類信息領域的霸主地位。隨后,其先后將中華英才網、安居客收入囊中,打造成面向招聘、房產領域的排頭兵,并在二手電商領域落子轉轉,汽車領域則既有自家的58車,也與瓜子、優信合眾連橫。
58同城四面出擊,不放過任何一個熱門賽道,形成大而全的業務,既暴露了其野心勃勃,也意味著其不得不與更多對手廝殺,激烈程度并不亞于當年58趕集長期膠著的局面。比如,二手電商領域,面對勁敵閑魚大兵壓境,占下風的轉轉殺出重圍機會渺茫。
作為信息分類網站,擁有大量精準的信息是58同城核心競爭力形成的基礎,而信息來源與發布往往需要大量用戶群體,早期58同城拿錢換流量的策略,在互聯網流量天花板已見頂的情況下顯然行不通,獲客難題擺在姚勁波面前。
因此,他大力發展58同鎮,借此來盤活下沉市場,但目前處于起步階段,短期內無法幫助58同城拓展新的穩定客源。未來,如何集合農村市場幫助58同城做好下沉,并且在實現常規商業模式轉移過程中,尋找到屬于農村市場的機會,將成為58同城和58同鎮面臨的最大挑戰。
與獲客相比,58同城平臺上充斥的大量虛假信息更為棘手,飽受用戶詬病,原因在于58同城急需大量流量變現,對網站監管力度和服務不到位,導致投訴居高不下,用戶口碑不斷下降,吐槽其是騙子網站的不在少數。
其實,58同城虛假信息泛濫的問題由來已久,招聘、房產兩大頻道是重災區,用戶怨聲載道,其被監管部門約談成為家常便飯。曾有媒體統計,光2018年3-9月,58同城被監管部門點名、約談就多達十余次,各地約談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虛假信息和違背誠信。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58同城多次被點名后,雖然公開承諾進行整改,但往往陽奉陰違。表面來看,58同城認錯態度良好,但實際上缺乏具體落實措施。
有媒體調查發現,某招聘詐騙案曝光后,58同城既沒有加強商家資質審核,也未取消多次違反條款商家的信息發布資格。同時,對于消費者舉報的虛假房源,58同城在確定后也只是負責刪除,并沒有針對中介機構的處罰措施,使整頓形同虛設。
不得不說,58同城一再而再而三失信于用戶,屢教不改,很難撕掉“騙子網站”的標簽。因此,曾上過當的用戶對58同城的印象一直沒有改觀,除了失望還是失望。數據更具說服力,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58同城的累計有效投訴已達到驚人的131.74萬起。
或許是禍不單行,地基不牢靠的58同城,大而全的業務也正出現問題,招聘、房產、汽車、本地生活服務等無不面臨巨大挑戰和競爭壓力,各個出彩困難重重。
招聘業務方面,斗米創始人趙世勇是趕集網的功臣,與姚勁波關系微妙,2015年從58同城分拆出來后,已與姚勁波沒多大關聯。而58同城自身招聘業務主打藍領招聘,則一直被虛假信息所困擾,影響著用戶信任度。
綜合信息招聘平臺成立的時間普遍較長,長時間積累的廣泛用戶是其排在首位的主要原因,但其他幾種模式的平臺成長速度也非常快,綜合平臺的先發優勢越來越弱。
綜合招聘平臺依然是求職者的首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同時,相比其他招聘市場,藍領招聘市場存在如何提高付費率的現實問題,58同城招聘業務附加值相對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等老牌招聘網站較低。
房產業務方面,經營大多依靠房產中介公司,58同城本身自營的產業少之又少,而高度依賴中介來帶動流量的后果,就是58同城要付出巨額廣告費用吸引B端公司。只不過,房產中介公司在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陸續出現問題,為58同城蒙上一層陰影,合作企業減少,C端用戶使用量自然難以回升。另外,不是所有房產中介公司都愿意與58同城一起玩耍,姚勁波聯合我愛我家、麥田房產自成一派,而鏈家系(鏈家、自如、貝殼)則傾向于單干。
汽車業務方面,新車、二手車市場均已出現更垂直化的產品,車好多集團、優信、大搜車均全面布局,58同城在二手車領域有瓜子、優信兩個合作伙伴,新車領域則強敵環伺,除了大搜車旗下彈個車之外,天貓、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也對新車業務興趣濃厚,無形中增加了其破局難度。
至于本地生活服務業務,儼然成為美團點評、阿里的天下,58同城在夾縫中艱難存活,無論是用戶規模還是資金規模,其扶持的58到家都難與兩大巨頭正面對壘,而老大老二相爭的結果就是老三很受傷,如今58同城天花板已現,姚勁波怎能不焦慮?
種種跡象表明,2015年收購趕集網是58同城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其在享受獨孤求敗的高光時刻的同時,也慢慢倦怠失去斗志。時至今日,除了招聘、房產兩大業務表現搶眼,再也沒有孵化出獨當一面的業務,反而面臨越來越多的內部問題,加上“騙子網站”痼疾難解,58同城的處境不容樂觀。
內憂外患、舊患新病,58同城這個“神奇的網站”已不再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