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了《世界茶葉產銷形勢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2018年,全球茶葉貿易增長緩慢,持續近10年的低迷狀態。報告指出:解決這一癥結的關鍵在于擴大全球茶葉消費,這需要全球茶葉行業的共同努力。
出口增長緩慢
由于全球經濟持續低迷,近年來世界茶葉出口市場整體保持在平穩狀態。報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世界茶葉出口為185.4萬噸,比2017年的179.1萬噸增加了6.3萬噸,增長了3.5%,已經接近近10年出口量的峰值185.8萬噸(2013年)。2018年全球茶葉總出口量占總產量比重為31.4%,大部分都在茶葉生產國本國內直接消費或存貯。
觀察世界茶葉出口10年來的變化,不難看出,在2009—2010年世界茶葉出口有一次大幅攀升,此后9年則一直在180萬噸上下徘徊,并且占總產量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趨勢。在全球茶葉產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世界茶葉貿易增長緩慢,較為低迷。
統計表明,2018年,主要生產國出口量排在第一位的是肯尼亞,達47.5萬噸,占25.6%,其次是中國,為36.5萬噸,占19.7%,第三是斯里蘭卡,27.2萬噸,占14.7%,印度25.1萬噸,越南12.6萬噸,阿根廷7.26萬噸。值得注意的是,非洲茶葉主產國茶葉出口量增長明顯,其中,肯尼亞出口增長達到14%;斯里蘭卡、越南和印尼等南亞、東南亞地區的茶葉出口比上一年都有所減少,越南、印尼更是減少了近10%。
進口維持穩定
在進口方面,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世界茶葉總進口量達到173.8萬噸,較2017年增長1.2%。2009—2018年10年間進口量變化趨勢與出口量類似,近年來基本穩定在170萬噸上下。
數據表明,2018年,世界茶葉進口量排在第一位的依然是巴基斯坦,達19.2萬噸,占11%,其次是俄羅斯,為15.3萬噸,第三是美國,13.9萬噸,往后依次為英國10.8萬噸,埃及8.2萬噸,摩洛哥7.3萬噸,伊朗6.4萬噸,阿聯酋6.3萬噸,伊拉克4.1萬噸。
在各主要進口國中,巴基斯坦2018年茶葉進口量大幅增長至19.2萬噸,增長9.58%,其紅茶進口占比高達99%,主要供應國為肯尼亞,從肯尼亞進口13.9萬噸,占比73%;俄羅斯、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的茶葉進口量在2018年均有不同幅度的下滑,俄羅斯的進口量在2018年減少了近6.3%;此外,埃及的進口量也有大幅下滑,降幅高達15%。
解決產銷矛盾需全球努力
對于目前茶葉貿易持續徘徊的狀態,報告分析認為,主要是由于世界茶葉產大于銷的矛盾依然存在,而解決這一癥結的關鍵在于擴大全球茶葉消費,這需要全球茶葉行業的共同努力。
對此,報告給出以下建議,首先要構建國際互信互利機制。通過建立貿易促進磋商機制,國際茶產業可以實現定期對話,解決各國茶葉貿易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減少不必要的貿易摩擦對正常茶葉貿易的不利影響。各國還應主動適應國際消費市場的變化,求同存異,形成一套符合實際的茶葉生產、加工、可持續發展國際標準,消除各國綠色壁壘對茶葉出口的限制。
其次,搭建產業共享共贏平臺。比如各國茶葉管理機構、企業、科研院所應充分共享最新行業發展成果,及時在國際茶葉界推廣應用,不斷提升茶葉產品技術含量。要從低層次的價格戰和廣告戰中走出來,轉向高層次的技術戰,締造更多國際茶葉品牌,引導國際主流茶葉消費市場升級。通過傳承發展各國茶文化,共同引導人類科學飲茶,健康飲茶,同時還能吸引年輕一代的消費者進入飲茶行列,為全球茶經濟不斷注入活力。
另外,報告認為,推動國際公平貿易與可持續發展也是重要一環。其中對于生產國,要加強國內市場的拓展。比如在已開辟的市場中,國際茶產業要不斷適應茶葉消費市場需求變化新趨勢,不斷推陳出新,吸引更多消費者,擴大茶在各國飲料市場的覆蓋率和市場占有份額。同時,各國間也需要聯手,以拓展全球市場。而在非傳統飲茶國,要重點研究傳統市場與新興市場不同的飲茶習慣、口味和消費需求,有針對性選擇著力點和茶葉推廣合作伙伴,開辟新的茶葉消費市場。


2025-2031年中國茶葉行業競爭現狀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
《2025-2031年中國茶葉行業競爭現狀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國茶葉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2025-2031年中國茶葉行業發展趨勢展望分析,2025-2031年中國茶葉行業投資風險分析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