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既是一種協作模式,也是一種特性的產品。開源軟件明確定義由1998年OSI給出,包括十大特性,即自由再發布、源代碼公開、允許派生作品、作者源代碼完整性、不能歧視任何個人或團體、不能歧視任何領域、許可證的發布、許可證不能只針對某個產品、許可證不能約束其他軟件、許可證必須獨立于技術。
(一)開源數量持續攀升,我國開源覆蓋全棧技術領域
全球開源項目數量呈指數級增長。截至2019年GitHub托管倉庫已有1.4億,2019年新增倉庫4400萬個,創建第一個項目的用戶比2018年增加44%,130萬開發者對開源做出首次貢獻。開源項目已呈現指數級增長趨勢,2026年預計超過3億。
全球開源項目數量增長趨勢
資料來源:GitHub、智研咨詢整理
活躍開源項目集中在新興技術領域。2019年GitHub代碼倉庫中,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領域開源項目關注度較高,微軟的源碼編輯器VSCode、機器學習文檔Azure Docs是2019年GitHub上貢獻者最多的開源項目,其次是谷歌的機器學習平臺TensorFlow、容器編排平臺Kubernetes和Facebook的移動應用開發框架React Native框架。
全球開源項目貢獻者數量
資料來源:GitHub、智研咨詢整理
(二)開源占據各領域主要市場份額,我國開源應用逐年攀升
我國開源軟件應用比例略有提升。2019年我國企業已經使用開源技術的企業占比為87.4%,比去年增長0.7%,暫未計劃使用開源技術的企業占比為2.3%,比去年降低0.4%,我國企業對開源技術的接受程度較高,使用開源技術已成主流。
我國企業開源軟件使用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節約成本,大大縮短應用部署時間,成為我國企業選擇使用開源技術最主要的原因。有50.8%的開源用戶企業認為使用開源技術可以節約成本,比去年增長8.9%,認為使用開源技術可以大大縮短應用部署時間的企業占比為45.1%,另外自主性、可控性( 30.3% )和降低試錯風險(20.7%)也是企業認為使用開源技術的兩個優點。
企業選擇開源軟件原因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超半數企業使用開源軟件應用于數據庫方向。企業在數據庫方面對開源軟件的使用比例最高,占比為58.7%,其次企業對大數據和存儲的開源軟件使用占比也均超過五成,分別為52.4%和 51.2%,另外有48.4%的企業在網絡方面使用開源軟件,有46.3%的企業選擇在云計算方面使用開源軟件。
企業開源軟件應用領域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云計算領域已普遍應用云計算開源技術。云計算開源解決方案部署虛擬服務器的個數在500以內的企業占比最高,達到33.5%,虛擬服務器個數在500個以上的企業占比25.8%,還有35.4%的企業已少部分試用部署虛擬服務器。
我國企業云計算開源技術應用部署規模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超過七成的企業已經應用開源容器技術。40.7%的企業已經使用了容器技術,相比2018年提高了4.3%;其次,正在測試容器技術應用環境的企業占比達到32.3%,比去年減少1.9個百分點。此外,還有19.1%的企業正在評估容器技術。
容器技術應用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微服務領域以開源技術路徑為主,我國超過六成企業已經應用或正在測試微服務框架。在對企業微服務框架使用情況的調查中發現,24.8%的企業已經應用微服務框架,相比2018年提高2.0%;其次,正在測試環境的企業占比達到34.4%,與去年相比提高2.8%;此外,還有27.6%的企業正在評估微服務框架。
企業微服務框架應用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Jenkins是目前我國企業使用最廣泛的開源集成工具。在諸多開源集成工具中,Jenkins的使用比例最高,達到36.8%;其次,分別有32.9%和21.1%的企業表示已經應用TeamCity和GitLab CI。此外,使用GoCD的企業占比為9.2%。
企業使用開源集成工具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三)開源企業數量保持穩定增長,我國企業呈現主動開源趨勢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開源生態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數據顯示:技術共建是我國企業參與開源的主要動機。60.7%的企業希望通過建設開源生態的方式影響共建技術,實現產品的完善與提升,其次,有41.4%的企業希望能借助開源項目擴大企業名氣。
企業積極開源的動機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大范圍發起開源的企業仍占少數。我國自發開源企業中,開源項目數量小于10 個的企業占比為40.1%,僅有4.4%的企業開源項目數量超過100個。
自發開源企業的開源項目規模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GitHub成為我國自發開源企業首選的開源代碼托管平臺。企業開源項目時最多考慮的代碼托管平臺是美國公司運營的GitHub,比例高達46.1%,其次選擇的代碼托管平臺是中國公司運營的Gitee,占比為32.8%,另外還會考慮的開源代碼托管平臺是GitLab和Coding。
企業選擇開源代碼托管平臺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超六成開源服務企業提供閉源軟件。有67.4%的企業擁有基于開源軟件的閉源軟件,說明開源服務企業提供開源服務時大多通過售賣封裝好的閉源軟件創造商業價值。
開源服務企業擁有閉源軟件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云計算和數據庫是開源服務企業的兩大熱門領域。2019年中國開源服務企業中51.9%是基于云計算領域的開源軟件進行二次開發提供開源服務,有47.8%的產品是基于數據庫領域的開源軟件進行二次開發,此外網絡(28.8%)和人工智能(26.3%)類開源軟件也是開源服務企業進行二次開發主要選擇的兩個領域。
企業選擇開源軟件進行二次開發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四)各行業開源生態已經形成,我國行業積極擁抱開源
我國互聯網、金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是開源服務企業主要的服務對象。開源服務企業對互聯網服務的占比最高,為40.8%,其次是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行業,達到32.6%,金融業也是開源服務企業的重要服務對象,服務占比達31.6%。
開源服務企業的服務對象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五)開源風險問題凸顯,成為開源應用屏障
出于安全性考慮成為我國企業尚未應用開源技術的最主要原因。2019年,出于安全性考慮而未使用開源技術的企業占比最高,達到43.8%,比去年增加8.6%,而2018年占比最高的是缺少適合的解決方案,在2019年占比為35.6%,比2018年降低7.8%,降至第二位,反映出企業對于開源治理的訴求更加迫切。
我國企業未使用開源軟件的原因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六)全球開源治理理念興起,我國初步形成開源治理模式
我國企業逐步關注統一開源治理。開源軟件數目龐大,統籌管理困難成為企業最關注的開源軟件引,入風險點,23.6%的受訪企業有統一管理流程和管理團隊,13.4%的企業有白名單或黑名單機制,55.1%的企業目前對引入的開源項目沒有統一管理,主要由開發運維團隊分散管理。
企業開源治理情況調查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開源軟件數量龐大是開源治理的主要難點。開源軟件數量龐大,統籌管理困難是企業關注的開源軟件引入的最主要風險,占比達到63.4%,技術更新迭代快、運維成本高( 52.8%)和安全漏洞威脅嚴重(50.2%) 也是企業認為引入開源軟件會遇到的主要風險。
企業認為開源軟件引入產生的風險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2021-2027年中國開源生態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2021-2027年中國開源生態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共十四章,包含2021-2027年開源生態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開源生態行業投資戰略研究,研究結論及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