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隨著國家電力工程建設投資增多,我國電力生產供應能力不斷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92224萬千瓦,同比增長14.0%,增速同比提升6.0個百分點;2023年,全國發電量8909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發電裝機快速帶動下,國內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快速增長,合計發電量同比增加2801億千瓦時,占全年總發電量增量的46.1%。
關鍵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風電;光伏發電;電力消費;新型電力系統;電源投資;電網投資
一、電力消費:電力消費結構繼續優化,新興產業用電量增勢強勁
近年來,國民經濟發展向好持續拉動國內電力消費規模增長上漲。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達9.2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增速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高于GDP增速1.5個百分點,較2015年復合增長5.96%;全國人均電力消費量為6538千瓦時/人,同比增加422千瓦時/人,較2015年復合增長5.67%。受國家經濟回升及上年同期基數的影響,各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3.6%、6.4%、6.6%、10.0%,全年增速逐季上升。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第一產業用電量延續快速增長勢頭,達到127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4%,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4%,與上年基本持平;第二產業用電量607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5%,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5.9%,其中,工業用電量597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第三產業用電量恢復快速增長勢頭,達到1669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2%,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8.1%,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351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8%,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4.7%,增速同比回落12.8個百分點。
2023年我國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速均超過10%,且明顯高于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從全國用電增量構成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拉動分別達到4.3和2.1個百分點,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4.2%和31.5%。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產業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1.2%,超過制造業整體增長水平3.8個百分點,表現亮眼。其中,光伏設備制造用電量同比增長76.0%,新能源整車制造用電量同比增長38.8%,充換電服務業用電量同比增長78.1%,展現了強勁的增長態勢。
從地區電力消費情況看,全國31個省份用電量均呈現正增長態勢,西部地區用電量增速更是領先。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我國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全社會電力消費量比上年分別增長了6.9%、4.3%、8.1%和5.1%。分省份看,2023年全國31個省份全社會用電量均為正增長,其中,海南、西藏、內蒙古、寧夏、廣西、青海6個省份增速都超過了10%。
二、電力生產: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擴大,綠電生產占比不斷提升
隨著國家電力工程建設投資增多,我國電力生產供應能力不斷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92224萬千瓦,同比增長14.0%,增速同比提升6.0個百分點;2023年,全國發電量89090.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電力生產行業綠色轉型不斷提速。從各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分析,截至2023年底,我國煤電116484萬千瓦,同比增長3.4%,占總裝機容量比重降至39.9%,同比降低4.1個百分點;國內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已達到157541萬千瓦,同比增長24.1%,占總裝機容量比重首次突破50%,達到53.9%。其中,我國風電裝機更是已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發電裝機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全國并網風電和光伏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已突破10億千瓦大關,2023年底達到10.5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比重為36%。
隨著綠色能源發電生產裝機容量提升,國內綠電生產規模日益增長,綠電生產占比不斷提升。細分來看,2023年,受年初主要水庫蓄水不足及降水偏少的影響,我國水電生產規模為12859億千瓦時,同比下降4.9%,占總發電量的13.6%;火電生產規模為6265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4%,占總發電量的66.3%;核電生產規模為434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1%,占總發電量的4.6%;風電生產規模為88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2%,占總發電量的9.4%;太陽能發電量為584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7%,占總發電量的6.2%。總的來看,在新能源發電裝機快速帶動下,國內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快速增長,合計發電量同比增加2801億千瓦時,占全年總發電量增量的46.1%。
三、電力投資:電力建設投資日益增長,全國跨區輸送電能力不斷提升
隨著國家電力生產需求增多,國內電源工程建設投資力度日益增強。據統計,2023年,我國主要電力企業合計完成投資15502億元,同比增長24.7%;全年國內電源工程建設完成投資額高達10225億元,同比增長37.7%。且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隨著綠色能源產業建設投資增加,我國電源投資加速綠色低碳轉型。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風電投資額達2753億元,同比增長36.9%;太陽能發電完成4316億元,同比增長50.7%。非化石能源發電成為國內電源工程建設投資主體,2023年全年投資同比增長了39.2%,占電源投資比重達到89.2%。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電力生產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
隨著全社會用電需求上漲,為保障社會用電供應穩定,我國電網建設投資呈現日益增長態勢。據統計,2023年我國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達5277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電網企業進一步加強農網鞏固與提升配網建設,110千伏及以下等級電網投資2902億元,占電網工程投資總額的55.0%。重大輸電通道工程建設穩步推進,白鶴灘—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駐馬店—武漢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等正式投運。在此背景下,全國電網建設日益完善,電力運輸能力日益提升,同時也為跨區跨省電力交易提供保證,國內能源資源配置繼續優化。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跨區輸電能力18815萬千瓦;2023年國內跨區輸送電量為84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7%。
四、發展趨勢: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投資不斷增加,行業加速綠色低碳發展
1、電力需求持續增長,中長期內綠色低碳仍將是行業發展主要目標
從需求總量上看,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電力需求將持續保持剛性增長。預計2030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達到13萬億千瓦時以上,綠氫、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的用電需求將顯著提高。從供應結構上看,推動能源供給體系清潔化低碳化,持續加大非化石電力供給,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統籌優化抽水蓄能建設布局。預計2030年,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接近70%,帶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以上。從消費結構上看,深入實施可再生能源消費替代,全面推進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進程。預計2030年,全國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有望達到35%。
2、電力工程建設不斷增加,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快
面對我國當前“一低(低系統轉動慣量)、兩高(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雙峰(夏冬負荷雙高峰)、雙隨機(發電出力和用電負荷雙側隨機波動)”的電力運行特點,迫切需要加快顛覆性技術革命,構建更加科學的電力運行機制。要緊密結合新型電力系統以大數據為核心驅動、呈現數字與物理系統深度融合特點,全面推進“云大物移智鏈邊”等現代信息技術在電力系統各環節廣泛應用,助力能源電力實現高度柔性化、數字化、智慧化、網絡化、低碳化的革新升級換代,不斷增強氣象天氣、水情水利、通信網絡、交通運輸等多網絡的相互融合,有效支撐“源網荷儲”各側狀態數據實時采集、感知和處理等協同運行,以及多種市場機制下系統復雜運行狀態下的數據精準分析、處理、計算和決策,在促進和實現能源電力生產、傳輸、交易、消費多環節即時化感知與監測,以及能量流、信息流、業務流、資金流深度合一的基礎上,全方位推動以電力為核心的能源體系實現多種能源的高效轉化和利用。綜上分析,加快建立以新型電力系統為核心的新型能源系統將是我國推動電力生產行業邁向碳中和的關鍵路徑,國內新型能源電力系統建設工程投資將不斷增加。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電力生產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電力生產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電力生產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國電力生產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2025-2031年中國電力生產行業發展趨勢展望分析,2025-2031年中國電力生產行業投資風險分析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