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今日頭條發布消息稱,與《囧媽》出品方歡喜傳媒溝通后,爭取到《囧媽》在大年初一(1月25日)0點上線。據今日頭條微信號宣布,屆時只要在手機上打開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火山版及歡喜首映中任意一款App,搜索“囧媽”,或者在智能電視上打開鮮時光,即可免費觀看《囧媽》全片。
受此消息影響,當日《囧媽》出品方港股歡喜傳媒直線拉升,截至收盤,股價暴漲43%(港股開市半天)。歡喜傳媒公告稱,終止電影《囧媽》保底發行協議,全資附屬公司歡歡喜喜與字節跳動訂立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在線視頻相關的多個領域展開合作,字節跳動將向歡歡喜喜最少支付6.3億元作為代價。
第一階段合作期間為合作協議簽署之日起6個月,集團若干新電影及網劇在歡喜首映平臺上線后,可于授權區域內與歡喜首映平臺同時播放。
但該項合作引起了業內巨大的爭議,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公眾號,許多知名人士都對合作議論紛紛。尤其是院線圈里的人士,更是直指徐崢破壞了商業規則。
巨大的對賭協議
2019年2月,歡喜傳媒發布公告稱,旗下子公司歡喜首映與徐崢夫婦控股的北京真樂道達成了拍攝《囧媽》的電影制作協議,電影的制作成本總計2.17億元。其中,光是徐崢個人獲得的導演費、監制費、編劇費和演員費就合計達8700萬元,占電影總成本的40%。其中導演費2700萬,監制費1000萬,編劇費1000萬,演員費4000萬。簡單來說,這部影片2.17億元的總成本中,徐崢的片酬占18.4%,而徐崢個人全部所得占比約40%。
除了這些,徐崢個人的公司還將收取電影制作費。而歡喜傳媒將支付給徐崢的公司真樂道3000萬元制作費,此外徐崢的另一大身份是歡喜傳媒的股東和簽約導演,他也將從電影上映后的收益中獲得分成。通俗點說,徐崢不僅個人將收到8700萬元的稅前酬勞,他和夫人控股的北京真樂道也將收到制作費3000萬元。同時徐崢作為歡喜傳媒的股東及簽約導演,還將在影片上映后獲得收益分成。
歡喜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由董平、寧浩、徐崢和項紹琨于2015年聯合創辦,聲稱是中國創新性的影視內容投資、制作及新媒體播放平臺公司,將股東導演與公司的長遠利益緊密結合,以獨家、原創內容為基礎,牢牢掌握中國電影、網劇市場的頭部內容。歡喜傳媒鎖定中國多位知名導演,如寧浩、徐崢、陳可辛、王家衛、張一白、顧長衛、張藝謀、賈樟柯等未來多年的多部作品。
2019年,歡喜傳媒分別與CCTV-6旗下專業級電影新媒體平臺1905電影網以及百視通電視端達成合作協議,就此打通流媒體與電視媒介、與權威官方平臺展開深度合作。也在這一年,貓眼娛樂與歡喜傳媒達成戰略合作,貓眼將投入3.9億元港元,以每股1.65港元的價格認購歡喜傳媒8.11%的股份。貓眼此次也將運用互聯網娛樂服務平臺的資源及技術,為歡喜傳媒影視內容服務提供協助,同時也會將歡喜傳媒的流媒體平臺推向前臺。
春節前后,徐崢的《囧媽》進行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先是春節檔前的大規模宣傳戰,一幫圈內好友好話說盡,贊歌陣陣,但沒想到春節檔電影預售給了他當頭一棒。截至1月22日17時,春節檔預售4.68億票房中,《唐人街探案3》2.6億的成績一騎絕塵,《囧媽》排第二,預售卻僅有5001萬。《囧媽》預售票房連前者零頭都不到,兩者預售票房相差超2億。
更令人擔憂的是,《囧媽》只有13.4%的排片率,沒有《唐人街探案3》30.5%的一半,甚至不及《姜子牙》14.3%。要知道去年《瘋狂外星人》豆瓣評分6.5分,排片率達20%,最終票房也僅為22億。人們就此推斷,《囧媽》今年肯定也不會超過這票房。
偏偏徐崢又和人家簽下對賭協議。2019年11月,電影《囧媽》的版權方歡喜傳媒便以總票房24億元的價格,將該片的保底發行權授權給橫店影業。同時,通過這筆交易歡喜傳媒將會提前獲得不少于6億元的保底收益。
同時,雙方還約定橫店影業將投入1.5億元用于影片《囧媽》的宣傳、發行。若影片最終票房高于24億元,高出的部分歡喜傳媒將會獲得35%的收益,而橫店影業將會獲得65%的收益。
此前,一直盛傳該片導演徐崢也簽訂了“對賭協議”,如電影不能獲得24億元的票房,他將自掏6億元腰包保底。該片發行期間,徐崢并未證實該消息的真實性。不過種種跡象表明,這很可能是實情。
6個億啊,搞得不好很可能把徐崢前半身轉的全都賠進去。情急之下,徐崢開始不按牌理除牌,提檔。
1月20日,徐崢通過微博正式宣布《囧媽》提檔大年三十,對此的解釋為迫于票房壓力,還是需要搶占一下提前放假的市場。
巨大的對賭協議像一塊巨石壓在徐崢沒一根頭發的光頭上。徐崢面對的壓力可想而知,于是他終于決定提前一天上映來避開《唐人街探案3》的競爭力。從而希望通過一天的票房來開一個好頭,拉開差距,這樣對未來的票房走勢占據上風!
院線的集體反擊
就在這時,一場令人談虎色變的肺炎疫情突然不期而至,隨即全國娛樂場所禁令發布,整個春節電影檔全程取消。剛把心往下放了放的徐崢立刻把心提到嗓子眼上。
春節檔已成為電影市場全年最大的票房來源,中金公司研報顯示,春節檔占全年總票房從2018年開始接近10%。尤其是三線及以下城市對春節檔呈現出超高依賴度,短短的十天左右春節假期,以2019年為例,票房收入占據全年54%。故而春節檔也成為片方與發行方最大的賭注來源。
徐崢也成為這賭約中的一份子。為了能在這場賭約中全身而退,他已做過一次折騰,就是將檔期提前一天至大年三十,但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整個春節檔期被取消,這意味著原本就不被看好的《囧媽》,在失去了春節這個票房爆炸的節點后,再想完成賭約,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徐崢預判肺炎的影響不會很快過去,及時止損便是第一要義。于是1月23號,《囧媽》宣布撤檔。令人意外的是,放棄春節檔的第二天一早,就以6.3億賣給字節跳動。
字節跳動購買《囧媽》線上版權前,歡喜傳媒與橫店影視終止了保底協議。字節跳動的6.3億元,相比《囧媽》2.17成本,應該是大賺了。徐崢也可以得到6.3億之外的收益分成。這遠比冒險闖關春節檔要穩妥,并且可能實際上賺的也要多。
至此,春節期間,老百姓坐家里能免費看《囧媽》,很高興,歡喜傳媒大賺一筆且股價暴漲,字節跳動放棄春晚,以少于對手快手10億的廣告費,劍走偏鋒,開拓新渠道,也是收獲一片掌聲。看起來最大的輸家只有一家——院線。
徐崢在微博上感謝字節跳動時也提到,有些對不起電影主創及幕后制作,因為有些人的工作是為了大銀幕的視聽感。
不過這并沒獲得院線的原諒,也就在徐崢公開宣布賣給字節跳動的當天,浙江院線首先反擊
隨后同日,又有北京新華大地電影院線有限公司、萬達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四川、廣州等共23家電影院線公司向國家電影局市場處提出緊急請示。
聲明稱:“作為院線電影,《囧媽》繞開傳統院線影院,臨時改為網絡在線首播并且免費,意味著現行的電影公映窗口期已被擊碎,對于影院營收和行業多年來培養的付費模式相左,是對現行中國電影產業及發行機制的踐踏和蓄意破壞,會起到破壞性的帶頭作用。”
《科創板日報》記者粗略統計,前十大院線中,萬達、大地、上海聯合等7家院線聯合簽名。中國共有將近50家院線,參與聯名院線達34家,原保底發行方橫店影視也赫然在列。聯名上書的三層意見包括:一是叫停《囧媽》的互聯網首播行為,二是抵制歡喜傳媒以及徐崢的作品,三是如有其他片房效仿,一律終止合作。
“國內能生產優質的商業電影十分有限,投資卻又越來越大,一旦幾億投資打了水漂誰都受不了。”有業內人士表示,雙重標簽下《囧媽》與互聯網合作,將院線排除在外,無疑是釜底抽薪。“他們更擔心其他片方的效仿《囧媽》行為,所以聯名書中特意強調,如有效仿,將一律終止合作。這一點有幾分敲山震虎之意。”
各院線希望能夠叫停《囧媽》互聯網免費首播行為,并在行業內進行聽證,取締電影院以外各類“零窗口期”的放映模式,明確各類放映終端與院線影院放映內容之間窗口期界限,特別是嚴加監管初始報批立項為院線電影的影片的網絡播放窗口期,完善行業規范制度。
院線還稱,對《囧媽》的行為,將對歡喜傳媒及徐崢出品的電影進行一定程度抵制,甚至保留對歡喜傳媒違反《影片分賬發行放映合同》,擅自單方面變更《囧媽》為互聯網免費首播所造成損失的追訴權利。(資本大亂斗:動了院線的奶酪徐崢遭萬達等聯合抵制2020-01-27 來源: 財聯社)
兩個大贏家
面對院線的圍剿聲討,字節跳動回應《中國新聞周刊》時表示:“我們歡迎其他片方跟我們展開合作,希望為大家帶去更多優質電影。”
新經濟觀察家王冠雄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短視頻平臺迅猛切入長視頻市場宣發一個大的突破,對今日頭條、抖音、西瓜等APP的流量必然有助益,雖然花了6個多億,但字節跳動不會吃虧,還能保持DAU,切入新市場。
根據歡喜傳媒的公告,字節跳動將向歡歡喜喜最少支付6.3億元作為代價。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策?
根據歡喜傳媒公告,2020年1月23日,公司全資附屬公司歡歡喜喜與北京字節跳動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訂立合作協議,歡歡喜喜及字節跳動將于在線視頻相關的多個領域展開合作,字節跳動將向歡歡喜喜最少支付人民幣6.3億元作為代價。
主要合作內容是:
1、集團授權被授權方平臺,集團若干新電影及網劇在歡喜首映平臺上線后,可于授權區域內與歡喜首映平臺同時播放;字節跳動按本集團交付授權內容的進度向歡歡喜喜支付人民幣6.3億元作為使用授權內容的代價;被授權方平臺獲得的授權內容播出的相關收入總額在扣除被授權方平臺管道成本及上述人民幣6.3億元的代價后,如有超額部分,歡歡喜喜可獲若干比例的收益分成;
2、字節跳動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等平臺內為歡喜首映平臺設立獨立入口進行導流;
3、被授權方平臺為集團的影視項目提供宣傳推廣支援;
4、集團將開放影視項目資源,為字節跳動及其關聯方提供植入廣告、聯合推廣、異業合作等資源;
5、集團將向字節跳動或其關聯方提供本集團主控出品影片的聯合出品方的署名權。雙方將于第一階段合作開始后盡快討論落實第二階段的合作細節,并簽署相關協議。
也就是說,字節跳動承擔了徐崢6億的對賭成本,花錢買單請全國人民在線免費看春節檔,而徐崢也可以得到6.3億之外的收益分成。
抖音和西瓜視頻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春節看電影也成為大家的一個年俗。今年因為疫情原因,春節檔電影都宣布撤檔。我們此前與囧媽的出品方歡喜傳媒就有合作。昨天《囧媽》撤檔后,抖音和西瓜視頻相關負責人找到電影出品方歡喜傳媒,促成了這部賀歲電影仍然在大年初一,通過網絡渠道,與觀眾見面。”
“豪擲”6億多元,字節跳動卻選擇免費給用戶看,成本如何覆蓋?
上述負責人則回應很官方,考慮到疫情防控的大背景,這次囧媽網絡播放不收取用戶任何費,是希望《囧媽》能夠豐富大家的假期生活,也希望所有人都能度過一個平安、健康的假期。
這幾乎就是政府官員在回答問題。難道字節跳動真的要做活雷鋒?
隨著媒體的跟蹤,更多細節開始顯露。歡喜傳媒公告中提到,雙方有兩個階段合作,第一階段為合作簽署日起6個月,字節跳動為歡喜首映APP導流,并可收益分成,對雙方的項目享有優先投資權;第二階段為第一階段屆滿之日到2022月12月31日,雙方共建院線頻道,共同出資購買影視內容的新媒體版權。
這一切表明,字節跳動開始尋找長視頻突破口。
作為短視頻之王,字節跳動早已開始進軍上游影視和游戲內容。旗下西瓜視頻一直在長視頻平臺方向努力,但購入的并非最新內容,而是經典電影和劇集,也開始自制綜藝,但用戶認知有限。
此次春節檔字節跳動買下《囧媽》獨播權,不但制造話題和討論度,拉動流量增長,對抗快手冠名春晚的攻勢,還可借此加深用戶對旗下廠牌入局長視頻平臺的認知,是很好的傳播策略。與歡喜傳媒的長期合作,也通過優質內容保障平臺的長期吸引力。(比《囧媽》還囧!這個春節徐崢得罪了全國電影院2020-01-25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此次與《囧媽》合作,字節跳動試圖搶占一個“價值洼地”,花6.3億元為用戶買到在家收看春節檔電影的機會。再看其主要對手——快手,花十億現金紅包,買斷春晚冠名權,但春晚分會場都錄播了,在流感陰霾下,效果肯定打折扣。抖音或許不賺錢,但快手這波肯定虧,可能這次的聲譽和傳播廣度都不如抖音兩億買斷一部電影。
而對電影出品方的歡喜傳媒來說,此舉則是最為合心。既消去風險,又大賺一筆。此外,徐崢與出品方類似,該拿的都拿到了,當別的制片方還在忐忑不安時,他樂的在家里數錢,自是樂都來不及,至少現在是如此。
誰是最大的輸家
在歡喜傳媒和字節跳動雙贏的模式下,輸家可能要數院線方“萬達們”了。
總票房的8.3%,是向國家繳納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和特別營業稅,剩下的91.7%稱為“凈票房”。這其中,則是由電影院分享50%,院線分享7%,發行方會拿走15%,最終歸屬制片方的可能只有28%左右。
因此不難發現,電影票房收益最多的,是電影院以及院線。其中,電影院就是以萬達電影、橫店影視、幸福藍海等為首的電影院。
春節檔的撤退,讓包括萬達電影、金逸影視、幸福藍海等電影股,都出現了5%以上的大跌。電影與娛樂指數(882462.WI)也大跌3.39%。1月20日以來,指數已跌去了將近8%。
與此同時,1月19日晚間至23日,各大影業公司發布公告,相繼出現業績大幅下滑或虧損。
光線傳媒公告稱,公司2019年預計盈利9億-11.5億元,同比下降16.26%-34.46%;萬達電影公告預虧33億-45億元,上年同期盈利21億元;華策影視公告預虧12.90億元-12.95億元;華誼兄弟預虧39.62億元–39.67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0.93億元。(多贏!大年初一免費看《囧媽》2020-01-25 來源: Wind資訊)上互聯網能改變傳統電影的生態模式嗎
徐崢拿頭條6.3億,卸掉各種風險,代價是犧牲掉那些基層發行人員和院線的人脈口碑。這就像大家同在一條船上,遇到不可預知的風浪(疫情),人家為你綁好救生服,說好了要同仇敵愾,結果你看到有條別的船過來,立馬跳了上去,你說人家火不火。
目前的中國電影格局是片方、傳統渠道、新媒體渠道經過多年較量后形成的一套生態模式,財大氣粗如BAT,各自成立影業,最后還得與傳統渠道妥協,變成純渠道或參投。
這些年一直有人稱網絡電影會對傳統院線電影形成威脅,但從現實表現來看,遠未如此。其根本點在于,網絡電影完全依靠線上場景和流量邏輯,但現在優愛騰三大長視頻都負債累累,所以最后還是要回到付費模式來扭虧。
而制片方想通過網絡買斷來實現保本甚至盈利,至少目前看來并不現實。囧媽6.3億加分成,這個價錢只有財大氣粗的字節跳動才買得起。BAT旗下運作最成熟也最接近盈虧的騰訊視頻都很難一口氣掏出來。至于其他量級的特效大片,制作成本包括演員導演等的薪酬,往往超10億,哪個視頻網站敢單獨買斷?網站靠收費票房五千萬就算高了,任何一部大制作電影都不可能回本。
中國現階段尚且沒有能和院線大佬分庭抗禮的流媒體,美國也沒有。所以國內通常的操作是在影院上映至少35天后才上線視頻平臺。不過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是,各大視頻平臺自產自銷的網絡電影制作體量飆升,分賬也達到千萬的級別。網絡電影和視頻平臺自身生態的穩步發展確實開始影響到了電影的發行格局。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倪爽認為:“個人理解,這對影視產業沒啥影響。這就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情況。正常情況下電影肯定是要上院線搏最大票房的,如果直接賣了網絡平臺,院線肯定會抵制的。如果不是今年這個特殊情況,觀眾還是會去影院花錢看電影的,如果網絡發行能掙錢,優愛騰早做了。如果這個是常態的話,抖音自己花3億,拍個同級別的電影,片酬拍攝宣發成本都夠了,然后就做網大自己發行,收的錢都是自己的不就好了,干嘛要花6億買別人的,最后收回來的還要分錢。當然這個對歡喜傳媒肯定是好的,與頭條雙贏。”(比《囧媽》還囧!這個春節徐崢得罪了全國電影院2020-01-25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這是因為院線電影主要依賴的是歷經市場檢驗的票房。市場給予尊重市場的電影以極大的尊重,電影的窗口期,一貫稱之為院線的生命線。但是近兩年,窗口期呈現兩極分化態勢,一方面文藝片的窗口期縮短至兩周時間,斬獲柏林電影節最佳男女主角的《地久天長》、賈樟柯《江湖兒女》、婁燁《風中有朵雨做的云》均在上映兩周左右全網上線。
另一方面,是大IP或大制作電影密月期無限延長?!赌倪钢凳馈贰稇鹄?》《流浪地球》密月延期2個月。大IP大制作,已經成為院線最為重要的票房收入的利器,因此院線將更多的資源以及關注度投入到大制作影片之上。
大制作往往需要大量的投資,以及更為專業團隊。影評人王純迅認為:“大制作電影與院線是唇亡齒寒的關系。中國從2015年開始,院線才陸續開始爆發支撐大制作的實力,并每年產生2到3部爆品。院線的出路,不是聯合絞殺新模式,而是應該是發覺更多可以拉人進影院的作品。”(資本大亂斗:動了院線的奶酪徐崢遭萬達等聯合抵制2020-01-2707:49:24 來源: 財聯社)
同時,院線通過淘汰一批不知尊重市場規律的電影的同時,還通過其自上而下的票房分布,養活了一批沒得到市場大頭,但因順應市場規律頑強生存下來了的電影人,正是他們的存在,使得他們的電影不斷歷經市場的淬練,向精品電影(指的是符合市場需求)進發。
在現階段,如果電影市場脫離院線,轉向互聯網,由于網站通常付不起大制作電影所需的高價,那么電影創作者們只能投入到低制作低成本之中,沒有精品大制作項目的鍛煉,中國電影創作人才將不斷退化,最終徹底喪失國際電影票房的競爭力。
《囧媽》帶來的可怕前景
中國電影行業在縱向的藝術與思想的突破上面臨許多天然的難以克服的阻隔,這就使得它必須把主要精力放在尋求橫向的商品化的產業方向的突破上,但這方面的人才還是相當缺乏,經過前些年的積淀爆發,有了點雛形,但由于相關公司機構眾多,僧多粥少,導致其人才構成不是梯隊成長,而是上下層割裂,上層項目淤積,下層等米下鍋。
如果轉向網絡成為主流而院線式微,那么網站盯的肯定只能前面幾個有點商業回報能力的,后面絕大部分基本要為了生活告別電影行業了。如果都像徐崢這樣有困難就跳槽,那就必然導致原本陷入虧損邊緣的傳統影院奄奄一息,它所辛辛苦苦培育的市場環境完全有夭折的危險。
再回到此次事件。院線方惱火當然是因為利益,但這種利益訴求是不是是有正當理由呢?電影《囧媽》前期目標就是電影院,全國影院為其做了宣傳,電影院是主要宣傳陣地,但其收益現在由互聯網平臺享用,這種為了維護自身而不顧他人利益的行為,不僅成道德上的失信,更可怕的是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規則被無視與踐踏。中國電影行業發展至今,應該支持新的模式突破,但需在遵循基本市場準則下創新。
院線一定會報復,但是這個報復對字節跳動沒多大影響,對后來者估計會有更嚴格的條款。最后受苦的還是中下層圈層(無論是創作端還是院線端)。
今天又很多人在高呼,可以在家免費看電影。人們剛開始感激徐崢,被人罵說被人賣了還替人數錢。后來變成感激字節跳動。的確這次字節跳動拿出了驚人的6.3億,但我們已分析了,這要看是什么時機,它究竟想達到什么目的。一旦這一時機不再,它目的已達,還想讓它掏這么多錢來讓你免費?做夢吧。一旦時間競爭不存在了,免費的邏輯壟斷到后面和滴滴一樣變成新的剝削。滴滴從解決行業需求調配,到變相加一道中間商賺差價了。
電影要賺錢確實是片方的本性,但這一切要在規則允許范圍內。如果《囧媽》之前就是為了上流媒體,也許確實具有開創意義。但它從一開始就是為了進院線,并且院線方也按常規,為它進行了大量的宣傳,現在為了自己利益,說跳船就跳船,一面還要自我標榜,這無疑令人生厭。不過對于普通觀眾來說,肯定想不了那么多,在中國,什么免費什么就是最好的,最值得鼓勵的,這是消費者的邏輯,所以影視從業者,尤其是中下游的人的苦水就被人無視了。
但長遠來看,這種“免費”對中國毫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的電影產業來說,卻可能是一種傷害。中國建立起觀影須付費的公眾認知,曾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努力:自上世紀80年代末到新世紀初,電影作為產業幾乎奄奄一息,投資人根本不敢投資拍電影,因為拍一部虧一部,除了馮小剛張藝謀等一二人外,其余制作方難以從票房回收投資,造成整個行業一直處于惡性循環之中。
直到10年之前《阿凡達》以奇絕的視效改變了這一切,將高端配備的影院樹立為觀影的首要渠道,帶來連續多年30%以上的高速成長,令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通行的付費模式,在中國卻經歷了漫長的“教育”過程。但直到現在,網上的盜播、盜鏈等現象依舊層出不窮,知識產權保護仍是未被攻克的“硬骨頭”。這些中國特有的因素相互糾纏,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囧媽》所做的絕非只是將一部院線電影投放到流媒體上,而是粗暴拆除了整個行業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付費墻”,冒著讓過去所耗費的巨大努力付諸東流的風險。
當然,此番《囧媽》的行為尚且未構成巨大破壞,畢竟這屬于特殊時期的特殊交易,其他“春節檔”影片跟進的可能性不大,而院線集體投訴的結果也尚不明朗。但這種行為對心智的‘侵蝕“是值得警惕的。莫讓一時聰明,毀掉行業基石。(《囧媽》帶來的最可怕前景,其實是倒退至“免費時代”數影洞察發布時間:01-2800:38)
最后說說事件當事人徐崢,特殊時期當然首選自保,賺的盆滿缽滿;同時還因免費讓觀眾春節有了新電影看,贏得網民一片贊譽,看似取得雙贏。但對徐崢團隊來說,這其實是又一次豪賭。一個電影人,離開支配自己生長的土壤,把未來堵在不可捉摸的網絡首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