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1月1日元旦節當天,央行發布了一則消息,宣布將從2020年1月6日開始,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
人們說,在新年第一天,央媽就開始“放水”了?
在央行釋放8000多億元資金之后,將會有效降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為實體經濟帶來有利影響。不過,這也為通貨膨脹的繼續上漲增加了動力!
在剛過去的2019年中,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很明顯的感覺:雖然經濟增速在放緩,但是物價卻在持續上漲。
2019年1月份,我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為1.7%,不過到了11月份的時候,我國的CPI已經增長到了4.5%,這已經創下了我國近8年的最高數據。
光看數據的話,這也就意味著,我國的通貨膨脹現象正在不斷加重。而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最受罪的還是普通老百姓們。
不過,有很多專家認為,導致2019年中CPI上漲的“罪魁禍首”其實是豬肉價格的上漲。
2017年,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達39.8千克,較上年增加1.4千克,同比增長3.6%。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保持在37.0千克以上,具有穩定的需求。
從豬肉產量來看,隨著我國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的波動,我國豬肉產量波動較為明顯,2014年以來,受行業虧損和去產能的影響,尤其是2018年非洲豬瘟的影響,我國豬肉產量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2018年我國豬肉產量為5403.74萬噸,2019年上半年,我國豬牛羊禽肉產量3911萬噸,下降2.1%,其中,牛肉、羊肉和禽肉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4%、1.5%和5.6%,但豬肉產量下降5.5%。2019年上半年豬肉產量為2470萬噸,占全部豬牛羊禽肉產量約63%,仍然是我國第一大消費肉類。
2015-2019年上半年中國豬肉產量走勢
如果真的是豬肉價格帶來了全國的CPI指數上行,那么說明我國的通貨膨脹其實并不嚴重。
目前真正的現象是,食品價格雖然在2019年中的上漲趨勢較為猛烈,但是并非只有食品導致物價全面上漲。只能說,是因為食品價格上漲的幅度過高,所以才掩蓋了其他商品漲價的勢頭。
我國的CPI一共是分成了八大類,其中食品煙酒的占比約為28.2%,其余的七類按照占比比例排序分別是居住,教育文化,娛樂,交通,通信和醫療保健。
從消費領域來看,占比最大的屬于食品煙酒市場,其次公共管理、社會工作、房地產以及教育占比分別為11.2%、9.3%、8.5%和8.2%。
從上述細分領域中,挑選了食品煙酒和房地產市場進行數據觀察,發現我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雖然一直保持上升趨勢,但是增速明顯處于下降區間, 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5374元,增速從2014年的8.89%下降至4.33%。2018年前三季度消費4063元,預計增速將會進一步放緩。
全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
很多人會說因為豬肉價格的上漲,導致我國的物價指數有些“失真”了。不過,按照比例排列之后你會發現,以豬肉為代表的食品價格上漲,是符合當今中國通脹現實的,并沒有出現太多的失真。
而如果真的說CPI有著一定的失真,其實并不能“怪罪于”食品價格的上漲,而是要“怪”居住占比比例有些低了。
從CPI指數的“八大分類”中可以看到,居住一項排在了第二。名以食為天,其次就是住行。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這里的居住指的是房租價格,并不是買房子的價格。
按理說,國民在買房上的支出才是最大的,但是這里并沒有將買房的支出體現在CPI指數中,才是真正的“失真”了。
據悉,目前租房在CPI數據中的占比為20.2%左右,這個數據已經是較低的了。另外,這幾年我國的房租價格不斷上漲,租房的占比明顯要比20.2%這個數據要高。總結為一點,如果完全將百姓用在房子上的金額來調整CPI指數,那么我國的物價指數只會更高。
目前,我國的物價形勢只會是更加的嚴峻。為什么這么說呢?在經歷過去年的物價大漲之后,2020年的元旦中,我們再次迎來了豬肉價格的上漲,所以目前的市場供求依舊緊張。
豬肉價格在短時間之內不能恢復,可能會為物價上漲帶來新動力。而央行的全面降準,同時還釋放了8000多億元的資金,已經是拉開了貨幣寬松的政策。
貨幣“水龍頭”開啟,如果說去年是因為豬肉價格上漲才導致了物價指數的上漲,那么,今年我們可能會迎來物價的全面上漲!
物價上漲的腳步正越來越快,不知你有所察覺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