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李子柒救不了星期六,收購MCN業務亦如此。
流量至上的時代,網紅成為市場寵兒,無論口紅還是洗手液,網紅帶貨后都會銷量大增。今年雙十一,“口紅一哥”李佳琪的話題熱度甚至超過雙十一本身。
大火的網紅概念也成為A股近期熱點,傳統女鞋制造商星期六(SZ:002291)受益于投資頭部網紅李子柒的傳聞而成為龍頭,被市場熱捧:最近11個交易日股價暴漲158%,市值增值近75億元,總市值已經超過120億元。
無論公司管理層減持,還是交易所發函問詢,都絲毫無法阻止星期六股價一路狂奔的腳步,李子柒概念真的能讓星期六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
“李子柒”僅是概念
星期六被冠以“李子柒概念股”之稱,是因為坊間傳聞公司間接控股網紅李子柒所屬公司“子柒文化”。
李子柒是著名網紅,微博知名美食視頻博主,微博簽約自媒體人,與李佳琪并稱為“網紅雙巨頭”。截止目前,李子柒微博的粉絲數超2170萬,她發布的一期“自制面包窯”視頻,在微博單個平臺播放量就超過1.3億,熱度堪比《舌尖上的中國》等熱門節目。
如星期六真像傳聞所說,間接控股“子柒文化”,毫無疑問將大幅提升公司價值。操盤資金正是基于這樣的預期,才釋放消息,促使投資者瘋狂買入,股價飆升。實際上,“子柒文化”與星期六之間并無交集。
根據天眼查數據,星期六實控人張澤民曾通過“星期六投資”入股“廣州琢石”,而“廣州琢石”正是“子柒文化”控股股東“杭州微念”的投資人之一。
與之類似,張澤民同樣通過“星期六投資”持有星期六17.7%的股份。也就是說“子漆文化”與星期六只是張澤民不同的股權投資項目,他們彼此之間沒有更多的關聯。所謂的“李子柒概念股”不過是一次借機炒作罷了。
重組預期
“李子柒概念股”的光環幫助星期六股價飆升,股價不斷上漲的同時星期六實控人卻要逢高減持。12月24日,星期六發布公告,大股東“星期六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在未來六個月合計減持5%的公司股份。
按照A股慣例,實控人高位減持屬于大利空,但減持消息發布后星期六股價依然漲停,究竟為何呢?這可能與星期六不斷提升的重組預期相關。
2018年8月,星期六宣布擬以17.88億元的定價通過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遙望科技89.4%的股權。其中,以現金方式支付4.74億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13.14億元。
這項收購在2019年3月順利完成交割,“遙遠系”(遙遠科技原管理層)一躍成為星期六的第二大股東。
根據星期六的公告,完成交割后,雖然張澤民及其一致行動人依然為星期六實控人,但他們合計所持股份已稀釋至32.04%。
另一方面,遙遠科技的控制人謝如棟及其一致行動人的股份合計為20.62%,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從星期六前兩大股東的股權分布來看,公司實控人張澤民僅比謝如棟多不足12%的股份,如果張澤民順利完成5%的減持計劃,那么其與謝如棟的股份差將縮小至7%。
謝如棟只需適時增加股份,一增一減之間,星期六就極有可能完成實控人的變更。
此外,12月19日星期六公告轉讓旗下研發公司,在完成轉讓后,星期六將不再擁有研發公司的股權。
剝離研發公司意味著星期六正在逐漸去鞋業化,未來星期六將重點打造“時尚IP生態圈”,以媒體和社交平臺為突破口,打造以數據和內容為驅動的新零售平臺。
星期六轉型的方向正是遙遠科技的主營方向,逐漸剝離原有業務后,如果未來謝如棟成為公司新實控人,那也就意味著遙遠科技完成借殼星期六上市。最近股價的飆升,一方面是資金借 李子柒近期名氣大漲便于炒作,另一方面也是利用重組預期,把股價推得更高。
轉型MCN
再來看看遙遠科技實力如何?
遙遠科技主營業務并不穩固,之前公司以基于游戲公會的手游服務起家,但最近兩年其主營業務卻正向網紅經濟轉型。
根據星期六2019年中報,遙遠科技的核心業務有四部分:1.基于微信公眾號的廣告Saas平臺“微小盟”;2.以手游廣告投放為主的廣告業務;3.以直播為突破口的社交電商業務;4.自有頭部自媒體賬號。
手游業務為其最早開展的業務,但在近年游戲業務趨冷的大背景下,已經不再是公司重點布局的方向。
微信公眾號的Saas平臺僅推出兩年,且在微信本身廣告逐漸優化投放后,其競爭力越來越弱。
從目前來看,雖對外以數據廣告營銷公司自稱,但遙遠科技真正的看點卻是MCN業務。
MCN是英文Multi-Channel Network的簡稱,俗話叫”網紅孵化“,也就是通過培育自有網紅賬號,最終實現商業的穩定變現。遙遠科技的后兩種業務均屬于MCN業務。
從2018年四季度開始,遙遠科技通過搭建專業運營團隊,基于“人-貨-場”的商業邏輯,通過簽約明星和達人與品牌展開電商短視頻合作,也就是當下最火的“網紅帶貨”模式。同時還有兩大時尚自媒體加持,目前OnlyLady各平臺粉絲總數超過1500萬,Kimiss各平臺粉絲總數超過540萬。
MCN并不神奇
MCN作為時下最火的商業模式之一,似乎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但實際上卻并不神奇,甚至不是一種很好的商業模式。
MCN機構完全依托于旗下網紅實力,只有能夠持續培育出頭部網紅,在行業中擁有影響力,才能真正盈利。
不過,這是理想狀態,極有可能出現投入大量資金卻并不能培育出頭部網紅,或者是培育出的網紅熱度很快退卻。所以,MCN機構很多時候是看天吃飯,并不能穩定賺取現金流,也不是特別好的生意模式。這種模式有點像天使和VC投資,資本市場一般給出的估值都比較低。
此外,培育的出的網紅,一旦合約到期,選擇自己發展,MCN機構的損失會很大。
今年4月,第一家MCN機構——如涵(NASDAQ:RUHN)在美股上市,開盤首日就暴跌8%跌破發行價。此后的股價更是一路向下,最慘的時候股價一度跌至3.06美元,較發行價12.5美元跌去75%。
截止2019年6月30日,如涵共簽約網紅數量為133個,其中頭部網紅(年GMV超1億)3位,肩部網紅(年GMV 3000萬-1億元)8位,腰部網紅(年GMV 低于3000萬)122位。
雖然如涵剛在上個月完成扭虧,股價也有所回暖,但最新價6.96美元依然較發行價跌去44%。截止目前,如涵的整體市值為5.76億美元(約合40.3億元),反觀還未完成MCN布局的星期六市值已經超過120億元,幾乎是如涵三倍。
營收方面,如涵在第二季度的總營收為2.37億元,星期六的業績中由遙遠科技貢獻的營收為2.52億元,兩者相差不大。但不要忘了,遙遠科技的業務還有游戲廣告和微信廣告業務,純MCN業務可能會更低。
從商業模式來說,如涵是星期六效仿的對象,但從市值層面來看,如涵只有羨慕嫉妒的份。究竟是國外投資者不會估值,還是國內投資者能夠看得更遠?只有當潮水退卻了,才會知道誰在裸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