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兩年資本狂熱期后,便利店行業開始步入調整。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在北京、武漢等地的部分蘇寧小店開始陸續關閉、調整。在蘇寧小店武漢江南春城店記者看到,店內貨架東倒西歪,靠墻面的柜臺上“清倉大甩賣、限時搶購”等字樣格外醒目。而在北京,多家蘇寧小店招牌已拆除,無品牌字樣,且在門口貼有“門店整頓、暫不營業”等信息。
一面是關店調整,另一方面,蘇寧小店也在探索新模式——合伙人制度,即為員工提供創業平臺,以激發員工積極性。然而,從實踐來看,如生鮮電商呆蘿卜實行合伙人制后,盡管短暫緩解了資金饑渴,卻難以解決企業造血能力;人人車一邊推合伙人制試圖走輕資產運營之路,一面卻被曝拖欠廣告費,盈利護城河終難建起……至于還未實現全面盈利的蘇寧小店,究竟效果如何,或許只有用時間來檢驗。
部分門店關店調整
蘇寧小店真正意義上遍地開花,還得從2016年下半年新零售成為風投的新風口說起。彼時傳統零售、電商巨頭等各路資本跑步入局,便利店行業迎來了發展的熱戀期。得益于資本的力推,蘇寧小店盡管在2018年才正式面市,卻只用了8個月便開了1400家便利店,一時間火遍大江南北。
如今,資本的狂熱已然趨于理性,零售便利店融資明顯低于前兩年,而今,尚未找到明晰盈利模式的便利店行業危機感油然而生,顯然“瘋狂擴張”并不是明智之選,及時止損成了行業共鳴。
上周,記者走訪蘇寧小店武漢江南春城店,店內貨架東倒西歪,靠墻面的柜臺上面貼著“清倉大甩賣、限時搶購”等字樣。同樣,位于武漢漢陽區十升一路、春曉路、硚口區古樂路與長安路交叉口等多家蘇寧小店已經關停。而在北京,據媒體報道,多家蘇寧小店招牌已拆除,無品牌字樣,且在門口貼有“門店整頓、暫不營業”的信息。
還未達成開店目標的蘇寧小店為何會關掉一些店面?這種關店是局部現象還是全國性調整?對此,蘇寧方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蘇寧小店正在進行店面選址優化,有關有開。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整合大快消體系資源,依托家樂福供應鏈并圍繞其輻射范圍,將繼續加快蘇寧小店的發展”。
根據蘇寧的說法,從行業經驗來看,成熟的便利店體系在運營過程中都存在優勝劣汰的法則,這屬于正常的業務調整范圍。蘇寧小店的門店選址調整可以優化人才、資源配置,有利于訂單、供應鏈等方面的效率提升。調整的主要原因在于店面的運營資源調整,以便更集中、更高效。未來,蘇寧小店將加大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核心城市布局。未來也會加強蘇小團、推客等社交社群等線上運營方式。
“蘇寧小店的關店應該是屬于正常調整。一般而言冬季是便利店的淡季,便利店會在這個時候進行整體布局和調整,為來年春季旺季做儲備和承接工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便利店行業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力推合伙人制
一面是蘇寧小店進入調整,另一面,卻是緊密推進的合伙人計劃。
盡管市場上便利店整體造血能力不足,但蘇寧小店并未按下“暫停鍵”。記者了解到,蘇寧小店“內部員工”加盟于2019年6月正式開始。按照蘇寧的愿景,這是公司給員工提供的創業平臺,屬于多干多得、好干好得,讓員工實現老板夢。
曾有媒體報道,合伙人制度下,公司承擔門店的房租,水電也有一定補貼,但門店的運營交由合伙人,相應地,會給合伙人1.5萬元的勞務費,合伙人仍通過蘇寧采購,定期有督導進行檢查,但是可自行招聘工作人員運營或自己運營。此外,蘇寧小店會給合伙人門店設有經營目標,根據目標的完成情況和營業額給出提成。
蘇寧方面相關人員向記者透露:“目前,蘇寧小店合伙人門店占比已經超過50%,在向80%邁進。蘇寧小店在不少區域實行合伙人制,將人員配置、利潤分配等權力充分釋放給合伙人,但門店的主體未變,仍是蘇寧小店公司。合伙人制讓合伙人收益與門店經營效益實現更多地掛鉤,刺激店長及店員積極性,降低損耗、減少成本、促進銷售,提升整體運營水平。”
不過,上述計劃對于店員而言卻是一份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嘗試。上周,記者來到武漢光谷一家蘇寧小店,將近20平米的小店只有一位店員在收銀臺前,和記者閑聊時,其表示店里生意有起伏,雨天生意會受影響,是否能盈利目前并不清楚。
而對于整體盈利情況,上述蘇寧相關負責人并未直接回復,僅表示“目標是先把數量做起來,把口碑和市場占有率做好。”
事實上,蘇寧小店的盈利問題,也是便利店發展至今普遍面臨的行業痛點。“實現單店盈利其實并不難,很多便利店的單店其實已經在盈利了。只不過行業競爭激烈,需要在供應鏈、倉儲以及技術上持續下功夫,這是一筆不小的持續性投入,累計起來造成整體難以盈利的局面。”
蘇寧小店總裁鮑俊偉曾透露,蘇寧小店的單店成本在100萬元左右。以目前6000家門店計算,蘇寧小店已經燒了60億資金。而根據蘇寧2018年10月發布的公告,截至2018年7月31日,蘇寧小店凈資產為-3.1億元,2018年前7個月凈虧損2.96億元,蘇寧易購(10.090, 0.00, 0.00%)還借款6.53億元發展蘇寧小店業務。而2019上半年財報顯示,蘇寧小店仍處于階段性虧損。
不過,蘇寧也很快提出應對之舉,2020年度工作部署會上,公司調整了新的組織架構,蘇寧小店、蘇寧零售云將獨立成為子集團,成為蘇寧新零售又一大調整。這時候,將虧損的蘇寧小店等業務剝離出來,實現獨立自負盈虧,或可美化財務。
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
蘇寧小店獨立,并不意味著蘇寧會減少對便利店的投入。相反,前段時間,蘇寧易購48億元正式完成了對家樂福中國股權收購,目的就是為蘇寧小店發展打通供應鏈壁壘。
在線上紅利漸失,運營成本越來越貴的時候,便利店有可能成為新零售最為重要的突破口,蘇寧小店也在嘗試摸索行業方向。對店面、生鮮運營、O2O、供應鏈、組織五大板塊進行升級。“今年以來,蘇寧小店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在店面運營、供應鏈、人才等方面不斷迭代和升級,目前已取得明顯效果。”上述蘇寧方面人員表示。
面對行業同質化競爭,蘇寧小店主打特色除線下服務外,線上服務也是其優勢,不過,記者走訪蘇寧門店了解到,目前蘇寧的線上訂單占比較少,主要業務還是以線下為主。
此外,“蘇寧雖然整合了供應鏈,有了供應渠道,但是商業模型卻趨于傳統, 24小時服務和鮮食供應相對較少,沒有找到適配的模式。”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便利店業內人士指出,一個成功的商業形態一定離不開成熟的盈利模式,蘇寧小店發展資金是充足的,但是發展并沒有特別大的特色,這是未來最大的挑戰。
在武漢光谷一家蘇寧小店,記者看到,與傳統便利店相同,店內商品主要以零食、日用品為主,在收銀臺位置和收銀對面保鮮柜上也有鮮食,不過備貨量并不多。“鮮食是便利店最大的盈利點,但是保質期短耗損高,未來如何做好減本增效是行業努力的方向。”對此,業內分析認為,便利店還需根據短、中、長發展階段的不同任務目標,來逐步實現全面能力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