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
綠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利用先進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綠色物流的內涵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綠色物流構成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綠色物流行業PEST分析
1.政策環境分析(P)
十九大以來,政府加強了環境治理力度,綠色生產生活理念深入人心。然而,僅靠市場自發調節不能保證綠色物流順利實現,需要通過規范嚴明的法律來確保其充分落實。良好的政治環境為綠色物流提供了有效引導,使其在種子期更能有序化發展。目前政府雖然針對綠色物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監管約束力度仍遠遠不夠,政策法規落實不到位,具體實施細較為缺乏。
中國綠色物流行業相關政策
時間 | 頒發部門 | 政策名稱 | 相關內容 |
2016年11月 | 國家郵政局 | 關于推動郵政業服務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 引導寄遞企業改進農產品的運輸包裝,在材料選擇、包裝設計等方面充分考慮綠色環保需要、農副產品特性和銷售市場特點,促進包裝與農產品特性、營銷、品牌的有機結合。推廣可折疊式、嵌套式包裝箱,降低回收成本,提升回收效率。督促寄遞企業按照國家食品安全相關要求,采購符合相關等級的食品包裝材料。 |
2016年11月 | 國家郵政局 | 關于促進郵政行業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意見 | 大力推廣電子運單,提高電子運單的使用占比,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效率。支持研發生產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使用的包裝材料,推廣使用環保車、環保箱和環保袋,減少環境污染。鼓勵企業推廣使用中轉箱、籠車等設備,減少編織袋和膠帶的使用。在中轉盤駁、城市配送等環節推廣使用電動車輛,研究推廣綠色環保車型和新型電池,提高電動車輛的安全性能和續航能力。在分撥中心、數據中心、管理中心等場所推廣應用節水、節電和節能等新技術設備,實施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 |
2017年5月 | 國家郵政局 | 關于加快推進郵政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見 | 守住安全發展底線,構建企業、社會、政府三方共治的寄遞渠道安全治理模式,減少和消除安全隱患。倡導綠色郵政理念,促進資源節約,推廣綠色包裝、綠色運輸,推動行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
2017年12月 | 國家郵政局 | 關于推進郵政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 | 鼓勵快遞企業在沿線國家發展智慧物流、冷鏈物流、供應鏈管理等高端物流服務,積極開展綠色快遞服務。 |
2018年3月 | 國家郵政局 | 2018年深化郵政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要點 | 快遞綠色包材研發力度進一步加大,使用率不斷提高。著力推進行業節能減排,推廣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支持甩掛運輸、多式聯運和綠色遞送 |
2019年4月 | 國家郵政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 | 關于推進郵政業服務鄉村振興的意見 | 堅持綠色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創新工作機制、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充分利用農村站點資源和服務體系,主動融入現代農業體系和鄉村產業發展,高標準推進縣域郵政業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 |
2019年5月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 《綠色包裝評價方法與準則》(GB/T37422-2019) | 規定了綠色包裝評價準則、評價方法、評價報告內容和格式。該標準適用于綠色包裝的評價,也適用于各類綠色包裝評價規范的編制。 |
2020年5月 | 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 | 關于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實施意見 | 持續推進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完善以綜合物流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為支撐的三級配送網絡,合理設置城市配送車輛停靠裝卸相關設施。鼓勵發展共同配送、統一配送、集中配送、分時配送等集約化配送。改進城市配送車輛通行管理工作,明確城市配送車輛的概念范圍,放寬標準化輕微型配送車輛通行限制,對新能源城市配送車輛給予更多通行便利 |
2020年6月 | 國家郵政局 | 郵件快件綠色包裝規范 | 郵件快件綠色包裝堅持標準化、減量化和可循環的工作目標,加強與上下游協同,注意節約資源,杜絕過度包裝,避免浪費和污染環境 |
2020年10月 | 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郵政局 | 關于發布《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目錄(第一批)》《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規則》的公告 | 為推動快遞包裝行業綠色發展,根據《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郵政局關于開展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工作的實施意見》(國市監認證〔2020〕43號),發布了《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目錄(第一批)》《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規則》 |
2020年11月 |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郵政局等八部門 | 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 | 以綠色理念推動電商和快遞行業高質量發展,建立健全市場主體激勵約束機制,打造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監管有力的營商環境,推進快遞包裝管理制度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政府對物流包裝的綠色化發展重視程度不斷加深。其中,2020年10月發布的《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目錄(第一批)》,使綠色物流的發展前進了一大步。
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目錄(第一批)
序號 | 產品種類 | 產品范圍描述 | 認證依據 |
1 | 封套 | 以植物纖維為原料制成的快遞封套。 | 《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評價技術要求》(國郵發〔2020]62號) |
2 | 包裝箱 | 以植物纖維為原料制成的快遞包裝箱、免膠帶包裝箱。 | |
3 | 包裝袋 | 以可生物分解的原材料制成的包裝袋。 | |
4 | 集裝袋 | 以天然、化學纖維為原材料制成的集裝袋。 | |
5 | 電子運單 | 以植物纖維為原料制成的電子運單。 | |
6 | 植物類填充物 | 以植物纖維為原料制成的填充物。 | |
7 | 塑料填充物 | 以可生物分解的原材料制成的填充物。 | |
8 | 懸空緊固包裝 | 以植物纖維為原料制成的懸空緊固包裝。 | |
9 | 膠帶 | 以可生物分解的原材料制成的膠帶。 | |
10 | 可重復使用型快遞包裝 | 以對環境和健康危害小的原材料制成可重復使用的封套、包裝箱、集裝袋等。 |
資料來源:國家郵政局、智研咨詢整理
2.經濟環境分析(E)
目前我國整體經濟環境良好。近年來,物流產業迅猛擴張,社會物流總費用穩步增長,物流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是連接供需的橋梁。我國有著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但同時,傳統的物流產業也是典型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行業,應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推動傳統物流產業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物流產業轉型。2020年中國生產總值為101.60萬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為14.9萬億元,占生產總值的14.7%。
2013-2020年中國生產總值及社會物流總費用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綠色物流行業市場全景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作為物流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包裝成本近年來一直居高不下,為綠色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土壤。從2020年社會物流總費用結構分布來看,運輸費用為7.8萬億元,保管費用為5.1萬億元,管理費用為1.9萬億元。
2017-2020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結構分布(萬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智研咨詢整理
3.社會環境分析(S)
隨著網絡支付和網絡購物的發展,與網購相關的物流需求增速明顯加快,截至2021年6月,中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為8.72億人,較2020年年底增加了0.18億人;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為8.12億人,較2020年年底增加了0.3億人。
2016-2021年上半年中國網絡支付及網絡購物用戶規模
資料來源:CNNIC、智研咨詢整理
另外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生鮮電商等新業態快速壯大,帶動消費物流需求持續快速增長。根據數據:中國社交電商用戶規模由2016年的4.18億人增加至2020年的7.8億人,增加了3.62億人,年復合增長率為16.9%。
2016-2020年中國社交電商用戶規模
資料來源:網經社、智研咨詢整理
4.技術背景分析(T)
近年來,綠色物流科技發展迅速,體現在運輸、包裝等多環節。首先,清潔能源在能源消耗中占比增加,能源結構優化,新能源車輛被更多企業選擇。近年來,中國新能源物流車保有量不斷增加,2019年達到41萬輛,2020年約為50萬輛。
2016-2020年中國新能源物流車保有量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物流產業與互聯網技術進一步融合,過程控制技術、路徑優化技術、無紙化辦公、GIS與GPS技術等都取得新突破,減少物流環節不必要的工作與資源浪費。移動設備和無線網絡的普及,使得社會消費更加多元化、碎片化,而數據搜集與處理技術的提升,使全渠道物流服務向縱深化、精準化發展,優化了現有資源配置與稀缺資源補給,逐漸以設施互聯、信息互聯和人員互聯實現物流全行業的互聯。中國規模以上互聯網企業投入研發費用不斷增加,2020年達到788億元,同比增長47%。
2017-2021年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互聯網企業投入研發費用
資料來源:工信部、智研咨詢整理
中國快遞包裝主要以瓦楞紙箱和塑料袋為主,塑料類包裝材料主要包括塑料袋薄膜(不包括珠光袋和填充薄膜塑料)、編織袋、泡沫箱、珠光袋、膠帶和填充塑料等,其中普通塑料袋薄膜占比最高,但是普通塑料袋降解困難,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由此產生了可降解塑料,隨著可降解塑料技術、產能、政策執行度及消費認知度的提高,目前可降解塑料在快遞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大,但替代空間仍較大。
2012-2020年中國生物降解塑料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綠色物流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潛力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綠色物流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潛力研判報告》共八章,包含中國綠色物流行業競爭格局分析,中國綠色物流行業重點企業競爭力分析,2025-2031年中國綠色物流行業發展趨勢及前景等內容。



